/资讯中心/趋势研究/火爆国外的FinTech :国内巨头开辟了哪些战场

火爆国外的FinTech :国内巨头开辟了哪些战场

发布时间:2016-06-15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网络

FinTech(金融科技)的市场正在裂变,当前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数量从2015年4月之前的800多家猛增至现在的2000多家。FinTech(金融科技)市场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交易数量都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埃森哲最近的一份FinTech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在该行业的投资总额达53亿美元,同比增长47%。在欧洲和亚太地区,FinTech占整体股权投资的比例则翻了一倍,达到62%。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重新定义人们的金融生活。

 巨大长尾需求下 FinTech风靡中国

 作为一股新兴的革命性力量,FinTech备受追捧。除了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巨头争先投资,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也相继进军此领域。事实上,这场金融科技革命早已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中国FinTech如今正是方兴未艾。Citi(花旗)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 FinTech 公司的用户数已经等同、甚至超越中国最大的银行。“主要归因于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上的努力。”该报告称。据悉,在过去一年,亚太区金融科技领域投资额的90%集中在中国,而BAT等科技巨头则参与投资了40%以上的项目。

新兴科技的推陈出新与强势资本的不断涌入让互联网色彩浓郁、用户基础强大的中国成为了金融科技发展的重镇。日前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截至2015年底,中国金融科技的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占GDP的近20%。而金融科技用户人数也超过5亿成为世界第一。“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中国在用户规模上具备风靡的优势。

在市场潜力上,由于发达国家的传统金融体系较为成熟,留给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并不算大。而国内市场因为传统金融行业相对欧美国家较为落后,金融体制并不完善,金融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长尾需求,还存在许多传统金融机构长期覆盖不到的人群。以移动支付为例,在美国,虽然除现金、信用卡外的支付方式正在逐渐多元化,但包括Paypal、Apple Pay、Google Pay等在内的移动支付方式的市场渗透率不到20%,而在中国这一数字高达近60%。

 与此同时,中国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态度也较为开放,监管细则的日益完善与政府的大力支持都是对金融科技发展的良好信号。对善于“颠覆”的金融科技而言,中国市场无疑充满了活力与潜力。

金融科技的三个主战场

之前,Mr.Jamie提出过这样的观点——FinTech不是金融服务网络化,而是强势网络公司金融化。因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已形成一套标准化业务体系,在业态创新上内部动力往往不足,积重难返的窘境虽然迫使传统金融机构探索转型,但更多的还是伪金融创新。

FinTech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数据和技术。面对finTech带来的服务升级和普惠金融的深入,高度数据化时代的金融产品将更具智能性与便捷性,互联网企业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上确实已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在同一层面上,他们在数据与技术方面的维度要更广泛。虽然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具备金融专业背景,但目前来看,互联网科技企业仍是金融科技的主力军。

 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互联网科技企业开辟了三个主战场,分别是支付、借贷与投资管理:

1.支付领域

 支付业务的核心在于高效率和低成本。支付公司通过和连锁商户的合作能快速扩大客户量。大部分支付公司致力于为商户提供界面清晰、流程简便的收款服务,支持线上、移动和线下多种场景的支付。

作为交易的最后一环,支付是众多金融产品的高频入口。对于提供支付服务的科技企业而言,占据了支付入口这个平台,就等于拿到了无法估量的消费数据。在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如火如荼的今天,支付入口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生态布局而言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纵观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已形成了“三国争霸”的竞争态势。

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支付宝虽然一直稳坐支付领域的第一把交椅,但这种优势正在被一点点的蚕食。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腾讯去年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增长近一倍,从2014年的11%增至20%,而支付宝的份额则从82%降至68%。与此同时,百度钱包的用户数量也屡破纪录,百度2016Q1财报显示,百度钱包目前的活跃用户数达到6500万,同比增长152%。Apple投资滴滴实际上指向Apple Pay的入华推广,三星的Samsung Pay也裹挟着争夺市场的欲望前来……铁打的市场,流水的江山,在移动支付领域,具备颠覆属性的金融科技在影响支付市场的重新配额方面却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2.借贷领域

借贷算是目前金融科技公司中占比最高的领域了。传统金融机构显然已无法满足高度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借款难、审批难等繁琐复杂的借贷体验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诟病,对于众多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来说,传统金融机构更是难以覆盖到。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并非不想作出改变,但是迫于体制困局以及技术受限,很难做出彻底的变革。金融科技的到来让以前未被银行覆盖到的信贷潜在客户群体的融资需求得到了释放。其优势在于借款方式灵活简便、借款条件宽松和门槛低。

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和人口红利的消散,服务的升级将引导新一轮的用户流向,金融科技在这个领域的创新将集中在借贷程序的更便捷、更智能与更安全,这对大数据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科技发展至今,其与大数据的结合产生的强化学反应早已显而易见。在中国进军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中,BAT在大数据上的优势是首屈一指的。但对于数据可信用化程度的高低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强弱,各家又有不同的优势。

技术起家的百度以百度有钱花切入借贷领域。目前来看,其大数据风控的数据来源集中在搜索引擎沉淀的用户数据以及020业务的数据,在大数据的维度上更全面,其更长于再用户画像的基础上确定征信水平。今年来,百度有钱花的教育信贷产品在大数据征信的基础上首开远程异地预授信,让用户在家申请教育贷款仍可获得秒批体验,使得百度的消费金融布局迅速打开局面。技术起家的百度,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基因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比如云计算)在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领域中,百度呈现出了较强的后劲。

电商起家的阿里以蚂蚁花呗切入借贷领域,其风控体系的数据基本来自于电商平台累积的大量交易信息,比如通过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积累的交易数据,以及卖家提供的销售数据、银行流水、水电缴纳等。作为信用评级参考的原材料,这些数据的优点在于可信用化程度高,这对于阿里在风控和定价上的更加精准有很大的帮助。

社交起家的腾讯以微粒贷切入借贷领域,它的优势在于用户基础以及活跃度上,可能在金融科技催生的金融生活中,社交之于金融产品而言将更具纽带作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社交属性较强的腾讯其数据来源也多为社交数据。而社交数据对于金融来说只能是补充信息,可信用化程度相对较低,其在大数据风控与精准定价方面缺乏先天优势。

3.投资管理领域

 在投资管理领域,金融科技主要发力在降低投资门槛和交易费用,简化投资决策流程,并保证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上。目前来看,智能理财、智能投顾等产品已经逐渐开始进入市场。而这也是金融科技创新在投资管理领域做出变革的一个大趋势。例如,在未来的智能投顾领域,“智投”会通过特定算法,结合平台的大数据体系为用户提供免费个性化的智能投资组合。基于此,小白用户在以后也可以变身理财达人。

在智能理财领域,美国其实已经出现了一批新兴公司,例如智能投顾领域的先驱Wealthfront、Betterment,目前这两家公司管理的资产已分别达到了近30亿美元。从前年开始,国外便陆续有业界巨头进入这个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克莱收购了Future Advisor(一家智能投顾公司)。高盛、嘉信理财和RBS也都开始独立开发智能投顾。国外金融科技巨头对于智能投顾的布局并非只为追赶时髦。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富管理形式,要实现投资管理的智能化需要拥有超强的存储记忆和数据分析能力(例如批量处理、高速运算等)才能对资产配置模型和投资者画像进行具象分析,为投资者“量身定做”更理性、客观、全面、低成本的理财服务,对次,智能理财机器人的深度学习能力成为了智能投顾的核心。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的手段去实现,技术门槛非常高。而目前,由于人们对于理财需求的日趋多元化,智能投顾从移动端切入投资管理领域,相比于传统的理财产品,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受这一潮流影响,国内市场也开始试图从智能理财领域找到新的发展增长点。据某第三方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宣称具有智能投顾功能及正在研发这一功能的理财平台已超过二十家,新的风口正在形成。而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等技术不断进步,智能理财产品也将不断优化和升级,这一切都将围绕着科技力量的角逐展开。产品的模式可以模仿,但技术的关卡往往难以突破。在人工智能时代,或许对智能化探索已久的百度会更有话语权。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度从小度机器人到度秘,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生活服务领域暂露头角。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能够帮助其根据用户画像更精准的洞察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适合的信贷、智能资产配置等金融服务。可以看出的是,人工智能正在从生活服务延展到投资理财服务,未来全智能生活已经触手可及。

最后

金融科技的到来将重新定义人们的金融生活,过去搭平台做渠道的发展现在来看已经略显不合时宜。在下一轮的“军事竞赛”中,对于金融产品智能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门槛也会相应提高,没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将很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