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数字普惠金融需要更多的政策“普惠”

数字普惠金融需要更多的政策“普惠”

发布时间:2016-08-03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如果说最近国内关注经济话题的人们有一个既陌生又温暖的词汇,非“数字普惠金融”莫属。上周末,在上海的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关注焦点,这个概念也从高冷的专业话题走向大众,看起来望而生畏,但却有足够温暖的内涵: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数字手段,让没有银行账户,没有存款,不能抵押,不受银行待见的“穷人”得到金融服务。

对于数字金融的定义,应当说外延相当宽泛,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网上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及网上贷款、网上保险、网上基金等金融服务。就普通消费者而言,互联网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正在嵌入到衣食住行中,而网上贷款、网上保险、网上基金则成为人们强化保障和理财的新选择。数字金融带给十三亿国人的是更加便利、多元、开放的金融普惠服务。

数字金融带来的益处清晰可见,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王信说,过去金融扶贫的过程中,大型银行要设点、派人,成本高效率低,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综合性功能。

这是一个银行高官提供的行业观察视角,从中我们可以体察到,数字金融已经从概念层面进入到广泛的应用层面。再联想到此前周小川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指出,今年G20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及普惠金融的指标与数据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应继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让经济增长成果惠及所有人群。由此可见,加快数字金融的推进,正在成为金融行业管理层和从业者的共识。

数字金融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蓝海。在“外滩峰会上”,蚂蚁金服等参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在纷纷介绍自己利用数字手段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他们理所当然成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主角。尤其是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企业,利用大数据和金融云,降低金融服务触达成本,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我们有理由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数字普惠金融中,发挥更多的先锋作用。

然而,我们也看到数字金融本身需要更多的政策“普惠”,尤其需要打破某些既有的政策和监管壁垒。比如,数字金融最重要的数据征信类基础,需要各类沉淀数据的流通和对接,尤其是众多互联网征信平台,希望将新征各类信用数据与金融机构掌握的传统数据共融,实现大数据库的增量与存量二次挖掘,更加有效地提升数据分析功效。

因此,数字普惠金融的蛋糕固然看起来很甜美,但决策者能否给予发展普惠金融的“数字”手段更开放和宽容的政策空间,让普惠金融服务更方便搭上数字快车,服务于更多有着迫切普惠金融需求的小微企业、低收入民众,成为数字普惠金融加速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