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让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让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7-07-10 分类:趋势研究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根据逾10亿的用户群、日趋旺盛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等利好因素数据可以预测,中国有机会主导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

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而在此之前,华夏银行和腾讯已在金融云、人工智能、反欺诈、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支付、信用卡等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合作。6月20日,百度与农业银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从目前的格局来看,四大行与“BATJ”之间已呈现一一对应的合作态势:建设银行联手阿里巴巴、工商银行结盟京东、农业银行联姻百度、中国银行拥抱腾讯。

合作本身其实是一种信号,反映了传统金融巨头与金融科技企业就行业未来的发展达成了共识,即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正变得越来越不可分割,在特定情境下甚至出现了融合之势。在这种情景下,无论是传统金融巨头还是金融科技巨头,都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加强合作,才能更好的迎接新趋势的到来。所以,可以预测,未来类似的合作还会越来越多,国内金融行业也将正式步入机构间“合作大于竞争”的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巨头密集“约会”银行,曾经短兵相接的他们会是真爱吗?互联网企业与银行之间合作不断,在账户、数据、科技、业务等层面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画风”好像变得有点快,几年前还是“银行若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几年后便握手言和,走向合作共赢。那么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会合久必分吗?

这段时间双方密集联盟是基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及业务发展空间的双向选择。比如,从互联网巨头角度看,去年以来的互联网金融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环境明显收紧,这意味着原来系统通过金融创新进行“颠覆”的监管土壤发生变化。而从其业务来看,尽管已经完成布局,但大多数基于流量进行金融产品,特别是固收类产品的销售,在当前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和利润并不具有足够想象空间。

近几年,银行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已渐行渐远。站在银行角度看,虽然自身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模式齐全,但在数据积累、场景、营销以及新模式探索上的确处于下风,通过合作来补齐短板也是可行的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迫切的转型压力下,金融企业对于通过合作,实现增长与转型有着很高的期待,这一期待冲破了其“保守”的氛围,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合作的达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发展演变,双方在业务层面的竞争会有多大?这种竞争会不会反过来影响技术层面的合作?值得长期关注。

是否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到金融科技的大军中?根据数据统计,BAT早在2004年就开始与大行开展战略合作。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目前,阿里已经与11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腾讯和百度均有7家。考虑到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合流是大势所趋,应该有比较大的概率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而且未来类似的合作还会有很多。

银行也许将发生巨变,ATM不再是取钱的ATM、网点也不再是传统的网点,可能成为京东的物流点、支付宝的创新体验站。从互联网金融“颠覆”银行的雄心,到银行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银行来回击,几个回合之后,最后大家还是张开双手强势拥抱。如今“埋头各干各”已不合时宜,“多对多”合作将继续开展,“竞合”关系是常态。

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有目共睹。与2012年全球公司市值排行前20相比,2017年榜单上的科技公司占比从20%提升到40%,前五名全是科技公司。2012年工行排行第三,建行排行十六。五年后,腾讯、阿里分别位列九、十,工行掉了九个名次,建行不见踪影。

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无可阻挡的潮流,谁都不能和时代过不去,雄厚的背景和历史积淀也不能。

今天四大行的转变,或吹响中国传统金融开始转型的号角,预示着中国银行业大洗牌正式到来,拉开了金融科技强国的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