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

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

发布时间:2018-06-28 分类:趋势研究

金融创新是创造并普及新金融工具、新金融技术、新金融机构和新金融市场的行为。早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鼓励供应链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

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实体经济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环保、城镇化、小微企业、“三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金融体系应对围绕更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方式转变,在时间和空间上更有效率地配置资金。具体可概括为“四新”:推广新业务,满足小微企业、“三农”、中西部地区等领域不同客户的差异性金融需求;开发新产品,拓宽抵质押品的范围;创新资产证券化业务,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创新金融服务渠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完善价格反映资金供求关系

当前,在我国商品价格放开的同时,资金价格、资源价格仍受一定管制。随着各个领域自主定价程度的不断提高,能否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影响和决定着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有效改善发行和交易机制,创新交易品种,培育形成完善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发展远期、短期等衍生品市场,引导金融资产和大宗产品合理定价。金融机构应当加快完善内外部定价机制,提高差异化、精心化定价能力,是价格更好的反映资金供求关系。

发展普惠全面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我国老百姓投资渠道主要是存款、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渠道有限,仅靠现有的市场产品难以有效满足金融消费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多样化要求。很多资金通过表外理财、民间借贷等方式,变相投到房地产等过热领域。资本投资市场的失衡状态要求银行机构应当围绕消费者需求,创新财富管理和理财产品,拓宽投资渠道;创新技术手段,利用更便捷的方式,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公平性和可获得性,让金融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好地普惠及金融稀缺区域。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机制

改革开放的深化,一方面有利于增进经济活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面临一些新的不确定性。例如,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意味着汇率的波动性加大,我国金融市场业更易受到国际金融试产波动的影响。在“走出去”进程中,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将不可避免地承担更多外汇风险、国别风险等,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将大大增加。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能力,串联相关金融工具,切实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推动银行机构发展转型

当前,银行机构经营方式需进一步改善,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我国经济体量大、各地发展不均衡,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差异化特征,既需要打的综合性、国际化银行,也需要专注于特定领域或地域,擅长做精做细的专业化、本地化银行。银行机构一方面应当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开产差异化创新,改进业务模式和形成新的盈利增站点,塑造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银行机构也应拖过创新实现管理的转型,完善公司治理,科学设置激励考核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以银行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关联资金存管为由,进一步携手双方共赢机制,全力并行,相辅相成。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本是竞合关系,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互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家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行业趋于稳定、合规的格局之下,银行机构也将顺应潮流,以存管的角色作为切入点,切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生态圈里面。目标是探索更深入的一揽子金融合作。整个行业态度已经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化。传统金融开始积极去拥抱互联网金融,从第三方支付、从资产获取等各个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