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打着“高息”旗号 理财产品卖进菜市场
发布时间:2014-03-27 分类:行业资讯
手里有几万元闲钱,看到传单上“年化收益率16%至18%”且“零风险”的宣传,一般人的确很难不心动。近日,记者发现不少“理财公司”在小区、菜市场等处散发理财产品宣传单,吸引中老年人购买。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理财产品多游离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外,风险不可忽视。
理财传单瞄准中老年
不久前,合肥市民袁先生在菜市场买菜时,收到了一张“理财产品”的宣传单页。上面赫然写着“投资几万元,每月多拿一份退休钱”以及“年化收益率16%至18%”的宣传语。“一般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只有5%到6%的收益吧。”袁先生觉得这个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得有些不靠谱。让袁先生更加疑惑的是,传单上说明购买理财产品有“三重奖”,但却设定了领取礼品的客户门槛:“40岁以上合肥人”。“怎么还专门针对中老年人呢?感觉像是骗局。袁先生说。”
吹嘘产品“零风险”
记者在这张宣传单页上看到,该产品是安徽(合肥)旭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销售的,根据传单上的理财热线,记者打电话前去咨询。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一听记者对该理财产品比较感兴趣,就赶紧推介起来。按照他们的说法,如果投资两万元期限为1个月,可以拿到10%的年化收益率,一个月就有167元收益。随着期限延长,年化收益率逐步递增到16%——投资两万元,一年收益为3200元。另外,投资20万元以上,还可以享受额外的1%至2%的分红。据称,购买人的资金,将会被用于民间放贷,借给小微企业融资。
当记者表现出对本金是否安全的担忧时,工作人员强调公司会和购买人签订合同,约定100%保证本金安全,“老板个人资产已经有1亿5000万了,都有资产担保的。”同时,对方还表示,该公司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正规公司。
融资未经金融办批准
记者在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到,该公司确实在该局进行过登记注册,目前的登记注册状态为“正常”。
随后,记者又同合肥市金融办地方金融监管处取得联系,有关负责人明确向记者表示,目前合肥市经省金融办批准的融资担保公司仅40多家,但该公司并不在列。而且,根据相关规定,正规的融资担保公司是不允许向公众募集资金的,“如果是融资担保公司出现向公众募集资金的情况,我们肯定要依照规定严肃查处的。”
据悉,民间借贷利率若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投资人需要警惕风险。该负责人提醒,一旦这些所谓的高收益理财公司资金链断裂,甚至是出现卷款逃跑的现象,则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
案例
非法融资,老板获刑
不久前,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刚判处过一起类似案件。2011年,被告人王某以某某公司安徽地区一级融资代理人的身份通过召开推介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他人推介该公司项目,并以“借款半年,月息5%”的高息吸纳资金。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共为该公司吸纳资金150余万元,而该公司先后支付投资人利息17.5万元。2012年5月后,由于该公司无法继续支付利息,王某藏匿才导致案发,并于去年被抓获,其家属主动代为退缴赃款27000元。后王某被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小贴士
如何鉴别非法集资
记者从合肥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获悉,从目前案发的情况来看,非法集资可谓“种类繁多”。有的借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等,养殖蚂蚁、梅花鹿等再回收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收取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还有的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另外,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名词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拿来迷惑群众。
要辨别非法集资,首先,非法集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其次,非法集资一般都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包括货币和实物等形式。另外,非法集资还会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