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 中小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中小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4-01 分类:行业资讯

f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日益兴起,新兴的金融势力对部分信贷、银行存款、中间业务形成一定冲击。相对于拥有规模、资本等优势的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力度较大。为此,中小商业银行应通过自建电子渠道,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等手段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挑战

大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较健全,产权明晰,资本充足,分支机构多,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垄断地位,同时,大银行还有特许经营、国家隐形担保等特殊待遇,因此,大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初期受到的冲击有限,而中小商业银行则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挤压部分银行信贷。商业银行个人信贷被P2P网贷不断蚕食,企业信贷受到阿里小贷等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冲击。以P2P模式为例,P2P平台上的投资人把钱借给全国范围内的借款人,该模式凭借成本低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等优势,吸引了那些在银行贷不到款,但又无法接受高利贷利息的资金需求者,在大银行信贷缺少额度,小银行缺资金的时候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因此,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的客户就会流失。

(二)分流部分银行存款。互联网金融凭借无门槛、成本低、信息透明等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银行存款形成冲击。以“余额宝”为例,其模式是把网上基金包装成理财产品,再增加一个资金池让用户随时赎回,年化收益率4%以上,收益是银行活期存款的十几倍。随着“余额宝”模式推广的深入和信任的积淀,更多的老百姓会选择将活期存款从银行转移到余额宝,这样依赖高额存贷差获利的金融模式就会被颠覆,如果商业银行的创新变革能力较弱,就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由于中小银行在规模及营收能力方面等都无法与大银行抗衡,其在互联网金融“侵入”时,受到的冲击更早、更直接。

(三)挑战银行中间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盈利来源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据统计,银行部分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理财业务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平均减少10%,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约为1%。主要表现在一是直接挤压银行卡结算、代理收付等业务。第三方支付价格更低、操作更加便捷并具有延迟支付功能,直接挤压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铺设POS网络和代收付费系统开展线下收单、现金充值等业务,在线下与银行形成新的竞争。二是逐步向代理基金、保险放心保)等金融领域渗透。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通过获取代理基金销售资格,以较低的价格与银行开展直接竞争,银行作为金融产品销售主渠道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这给主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无疑带来了较大挑战。

中小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实践

(一)应对互联网金融,中小商业银行的实践。一是推出电子商务平台。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推出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如广发银行“SMART购”一站式支付平台。该平台一期主要为客户提供美食、电影票等生活服务;二期将金融产品销售纳入其中,并由理财专家提供实时咨询服务;提供全网准实时买方/卖方融资服务,实现精准营销。另一种是采取依托原有信用卡商城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模式,如招商银行(600036,股吧)“非常e购”信用卡网上商城,主要特征是网上商户使用招商银行卡进行购物消费。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业务也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面向企业用户推出集金融服务和专业市场业务于一身的B2B平台;第二,将银行传统金融业务搬上电商平台。

二是开发新的理财产品。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压力,不少银行开始追求产品创新,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如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发售的一批理财产品,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9%;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和传统基金公司联盟抢滩互联网,推出网络理财产品“平安盈”。

(二)实践效果分析。一是电商平台的积极效果和劣势分析。积极效果——通过搭建电商平台,银行可以更好地经营并拓展自己的客户群,通过金融手段让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通过电商平台,银行还可以收集宝贵的信息数据。在未来的金融业务中,信息数据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阿里巴巴之所以敢于进入小微贷领域,凭借的就是其电商平台上积累的海量信息数据,经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电商企业就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确定资金需求者的风险定价或违约概率,而这正是传统借贷面临的最大难题。传统银行是通过电子银行与互联网建立联系的,作为一个更倾向于单纯交易的系统,电子银行业务的单一性(更倾向于单纯交易)、单向性(缺乏与客户的互动)以及封闭性,决定了电子银行不可能担负起为银行收集信息的重任,而银行电商平台上“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的经营新模式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劣势分析——首先是缺流量。作为电商平台,承载的主要使命是帮小微商户卖货,金融只能做配套服务。银行要与建立起成熟运营模式和运营团队的电商竞争,优势较小,如果自身不是流量入口,很难获得大量廉价流量分发给小微商户。其次是缺乏丰富的商品品种和优质的用户体验,与电商巨头相比,银行电商平台既无价格优势,也无特色产品,没有形成产品差异化。再次是缺乏仓储物流体系。做商城不只是建一个网站,还要能安全便捷地把货物送到客户家里,物流和配送可以选择第三方,但是商品库存、渠道和货源以及供货商等环节有待开发。

二是理财产品的积极反响和风险分析。为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吸引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各商业银行接连打出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率的旗帜,而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此举也给予了积极反响,纷纷购买了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然而部分理财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收益;银行为避免潜在声誉风险,向客户进行了刚性兑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同机构会分流银行资金,为拉回存款银行需要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客户,理财产品5%-6%的收益水平或将成为常态,但较高的融资成本让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担忧,有“亏本赚吆喝”之嫌,潜在的风险不得不防。

中小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对策建议

(一)自建电子渠道。线下线上化、自建电商平台以及向网络金融转型是银行发力互联网金融的三大主攻方向。一是线下业务线上化。中小商业银行要契合实际,适时推出供应链金融线上系统,看重供应链金融巨大的市场和潜力,并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等宣传银行服务理念,营销银行金融产品。二是自建电商平台。通过自建电商平台,获取客户第一手数据,更好地了解个人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企业客户的营业状况,助力银行研发和推广自身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向网络金融转型。通过发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银行可向客户提供整体性及个性化的自助式金融服务。

(二)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互联网企业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占据越来越强的话语权,中小商业银行可考虑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形成“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前台)+中小银行(小后台)”运作模式,不断克服网点少的劣势,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展市场竞争。同时中小商业银行还需进一步关注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通过互联网金融积累的交易行为数据和客户评价,利用自身充足的信贷资源,与互联网金融形成有效补充,捕捉潜在客户,挖掘现有客户,实现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广覆盖。

(三)不断加快发展步伐。随着电商平台向个性化需求的发展,银行获取客户“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挖掘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更为增强。中小商业银行应以电商平台的模式创新和平台创新为契机,一方面为企业打通和整合网上供应链,努力成为供应链各参与方不同时节点上的金融需求解决者;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多渠道金融产品、增值服务和专业讯息,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一键式”、“透明的”、全方位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逐步扮演“财务全能管家”和“金融服务集成商”的角色。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