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额贷款系统/ 锐减9402亿存款,谁动了银行的奶酪?

锐减9402亿存款,谁动了银行的奶酪?

发布时间:2014-02-20 分类:行业资讯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14年1月份金融统计报告,当月全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随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开始蓬勃发展,金融机构的一般性存款向金融同业存款的转化更为便捷,而这可能是1月份“存款去哪儿了?”的主要走向。进一步说,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我国银行一般性存款增长将会明显放缓。 理论上,在特定时期内,有以下恒等式:新增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现金净投放-一般性存款转化。恒等式的经济含义是,贷款派生相同数量的存款,现金投放是存款的净下降,而一般性存款转化实际上是转化为同业存款。将等式进行变换可以得到:一般性存款转化=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净现金投放-新增人民币各项存款。将1月份的数据代入可以得到:一般性存款转化=1.32万亿元-1.79万亿元-(-9402亿元)。由此可以知道,1月当月全国一般性存款转化大约为4700亿元。据专业人士分析,在1月30日除夕前夕,余额宝存款规模已经突破3500亿。两者数据大致吻合。其内在机理是,一般性存款转入“余额宝”成为天弘增利宝基金在银行体系内的“同业存款”。按照现行金融统计制度,同业存款计入M2,但不计入各项存款。从1月份货币供应量情况看,当月M2增长13.2%,高出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1.9个百分点。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存款并不会凭空消失,只不过是转变为其他的统计口径。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一般性存款增长将会放缓。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下,银行一般性存款收益较同业存款收益率明显偏低。而基于网络代销基金模式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存款市场的分布格局。过去几年,理财产品的蓬勃发展,使得一般性存款的波动更加频繁。为吸收存款,增加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往往将理财产品的发行设计在月末或季末。由于理财产品发行期将对资金冻结,冻结期间的存款仍在一般性存款范畴内统计,使得商业银行具备了调节月末和季末存款的手段。而“余额宝”可实现即时转换,不存在资金冻结期,且“余额宝”相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具备收益率优势,未来一般性存款向类“余额宝”账户转化的趋势将进一步确立。在这样情况下,可以合理预期未来我国银行体系的一般性存款增长将会放缓。 由此将带来两个问题: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将会明显上升,存贷比对信贷规模扩张的约束作用将会增强。事实上,商业银行已经感受到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为应对“余额宝”的挑战,工行日前在浙江地区试点推出“天天益”理财产品,近一周年化收益率为6.131%,1元起购,整元购买;支持24小时购买和赎回,赎回资金实时到账。平安银行推出“天天盈”、广发银行推出“智能金”,也属于同类产品,主要与“余额宝”争夺活期存款。此外,一般性存款的减少,将会提高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目前,监管当局仍以一般性存款计算存贷比,还没有根据新情况变化将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的计算范畴。由此不难推论,随着一般性存款增长的放缓,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空间也将明显缩小。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具备鲜明普惠金融的特点。在我国银行体系里,拥有高额存款的人群比例较少,相当部分人群的存款金额小,且仍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银行,难以享受商业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的高收益理财服务。而“余额宝”已经彻底打破这一体制,弱势群体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样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大预演。无论是工商银行等大型系统性银行,还是普通的农信社、地方金融机构,都已经感受到利率上升的压力。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形成的冲击,为货币当局观察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行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平台。(来源:《证券时报》 文/项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