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P2P巨大市场出现源于多方面 2014年是行业的爆发年

P2P巨大市场出现源于多方面 2014年是行业的爆发年

发布时间:2014-09-26 分类:趋势研究

2014年是P2P行业的一个爆发年,来自速途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1月时,市场规模123亿,到8月份便增长到275亿,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P2P之路,失控与克制间博弈     

有分析认为,P2P行业的巨大市场规模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来自中国的金融压抑,银行独大,利用自身资源和政策优势,吸纳着全社会的资金,却只服务有重大资金需求的企业,马云就曾对此提出过“二八定律”,银行拿着80%的钱只为20%的人服务。由于中国经济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尤其2008年奥运会之后,许多中小企业建立兴起,80、90后的创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而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迫切需求,银行无法满足,于是P2P网贷平台一呼百应地出现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改变,甚至被颠覆,这体现在早期的电商企业,以及而后的团购,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形态被互联网改变,人们不断尝试与互联网的融合,直至依赖。

而金融,也可以做同样的尝试,早期线下金融中介企业意识到必须把产品搬到线上,并尝试直接在线上通过第三方支付让用户进行交易,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的运营和平台优势,也纷纷试水金融,以扩大自身的产业版图,包揽“金融”这份在世界范围内都充满油水的“午餐”,而这种疯狂地无序生长也必然带来问题和隐忧重重。

利率VS风险

在这次沙龙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企业如何树立和维护自身信誉”、“企业如何做风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嘉宾争论最多最激烈的问题集中在企业利率和相应风险的问题上。而之所以会出现利率过高的情况,主要是由于P2P平台需要以此来吸引投资者。这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当下的一些现象:各路P2P企业都在积极拉风投,尤其一些新兴企业。曾有一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现在拉风投是热点,谁拉不到谁就会落后,甚至等死。

诚然,P2P平台的核心仍是金融,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而一些新近成立的P2P平台,看中于当前利益,为了吸引投资者,不惜将年化利率不断提高,有的甚至高达40%,让人不得不为其捏一把汗。用嘉宾京城贷总经理韩利涛的话来说:“高利率必然孕育着高风险,这是相辅相成的。”从与会嘉宾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大家做风控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利用担保的,有采取抵押的,也有利用自身团队做线下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采用银行征信数据的,还有与专业的风控公司合作为其担保公司做风控分析的。

总之,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风控问题。风控问题应当是P2P的核心,它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形象问题,也关乎投资者对其的信赖度,而风控背后是利率问题。利率不是影响风险的唯一因素,但绝对是重要因素。因此这就形成一个既矛盾又相辅的逻辑:高利率——吸引投资者——产生高风险——死或者吸引更多投资填补之前的漏洞,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尚未可知。换一个模式则是:低利率——发展平稳——风险小——长远发展但未必能吸引投资者。所以,按照这两种推理第一种似乎利润更大,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暴利这一说,追根纠底,其实还是一个长远发展规划的问题,以及模式问题。

提高信誉 专业细分

参加这次沙龙讨论的,除了P2P企业,还有来自投资人的企业高层,他们的发言代表了另一种声音。他们也更像是金融这个家庭的主事者,在乱局中安抚大家,并对行业的发展壮大提出希望和建议。住友商事亚洲资本助理副总裁周平作为投资人嘉宾也发出了这样的声音:P2P企业要提高风控比例、自身信誉,以及在客户对象上做专攻细分。

风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资金和技术实力,信誉的建立则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谁都不可能靠成功促成一笔交易就美名远扬,只要出现一笔大的坏账就足以“臭名昭著”,这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历史已经有血的教训,红岭创投在初期创业时一直风平浪静,口碑很好,1亿坏账事件的出现,大大颠覆了其公众形象,是否还会有人步其后尘?

在信誉建立这个问题上,P2P企业的大佬们都有自己的见地,也深谙这个道理。爱投资的钮馨蓓提出:“要跟国家政策相结合,比如说国家的房地产也好,还有就是引进一些第三方金融机构”。因此P2P企业的存在本质上并不是要成为国家的命脉,而是更多的与国家原有的强大机构合作,进而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短融网CEO王坤也有这样的观点:“如果P2P要做银行生意,那么这个行业马上就消失。”搜索我们所熟悉的那些P2P平台网站就会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与银行合作,事实上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所树立起来的威信在短期内将很难被打破,同时也作为金融老大哥对P2P这些“新人”以指导和保护,帮助其建立起长久的信誉。所以由此可见,P2P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探究一条既不同于银行模式,又要提高互联网运营管理能力的特殊道路。

而作为投资人代表,周平提出的“在客户对象上做专攻细分”这一点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看到,房地产越来越多的介入到金融领域,他们与P2P平台合作,还有汽车行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腾讯的理财通,先后与奥迪合作,又与房地产合作,将P2P渗透到各个领域。近期百度也推出“百发有戏”,拉开了电影娱乐产业与互联网金融合作的序幕。在国外,出现过发展得较好的房地产众筹项目,而在中国,万科也开始试水房地产众筹。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按耐不住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诱惑,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这对P2P行业来说,应当是大好事,然而更多的问题还在于,平台如何在专业细分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研究行业特点,才是更加需要做的工作。

未来如何盈利

一直以来,人们一想到金融,就直接联想到它的暴利。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P2P平台,相信许多介入这个行业创业的人也是有这个认识的。翼龙贷从2007年开始做,一直到2014年才达到了营收平衡。另外,我们也了解过一些其他P2P平台,有的平台即使交易达到数亿,也没有实现盈利。翼龙贷的赵洋提出:“盈利主要看模式”,这种说法主要是区别做利率差价平台和做信息(信用)平台两种,但靠做差价赚钱的平台毕竟是少数,而且这种平台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是更加巨大的。

而就做信息(信用)平台而言,投资者提出“控制两端成本很重要”,这也成为众嘉宾提出的实现盈利的一个关键问题。两端成本表现在:一方面,风控方面的成本,这跟选择对象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另一方面,推广花费也是不小的开支,例如有的平台在百度一个月的广告投放就达到500万。相应的,营销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就必然上行。这也难怪钱景财富CEO赵荣春曾经提到:“做P2P是马拉松。”如果说P2P平台只是收取服务费作为盈利,就必然是马拉松,这将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建设过程,但任何积累都不是在做低效率的无用功,长久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个爆发点,当平台交易额,以及相关信用机制建立健全的时候,盈利将会出现一个猛的增长。

当然也有叫板银行的企业存在,比如京城贷韩利涛,他提出:要成立一个平台,整合担保公司业务,去抢银行的市场。P2P平台相比于银行最大的优势是审核和放贷时间快,对于那些有着急迫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来讲,快速而高利息的贷款比缓慢而低利息的贷款更有诱惑力。这种抢夺或许可以看作是对银行模式的挑战,而非对银行本身的撼动,而能否真正地实现这一想法应当还有更多更细的研究要做,但作为P2P企业,是应当有理想的,相信这些基于现实环境和条件的理想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良性的推动作用。

在行业相关监管细则即将出台的情况下,P2P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平台盈利,也必然被要求在风控能力、信誉树立和维护以及专注领域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P2P未来要走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来源: 速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