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互联网金融冲击小贷行业 金融大融合或成趋势
发布时间:2014-04-04 分类:行业资讯
自2008年试点开闸以来,小额贷款行业一路飙车。由于试点允许国有和民营资本进入小额贷款领域,各路资本纷纷抢滩小额贷款行业,甚至“原来做民间借贷的也进来了”。
小额贷款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大。同属新型行业,在以电商为主的“涉网”贷款机构层出不穷的浪潮下,链条较短的小额贷款业务首当其冲。除了自有资金放大杠杆以外,传统小额贷款公司仅仅涉足放贷这一环节,无避风港可言。
而且内地银行业监管规定趋严,监管机构正试图减轻银行向中小微提供贷款面临的高额交易费用和缺乏抵押品及公开资料等问题,这可能增加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并由此带来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甚至是合作银行的直接竞争,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收益。一度被称作吃银行“剩饭”的小额贷款行业,“剩饭”越来越少。
除了行业内部竞争和新增的外部竞争,资金瓶颈也在制约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为缓解小额贷款行业的融资难题,一些创新手段开始被辅助运用,譬如设立再贷款公司、发行私募债券等。不过由于再贷款成本较高,并不能有效解决小额贷款公司杠杆低带来的融资问题。
有专家表示,未来小额贷款行业可能会出现与其他金融机构融合的趋势。还有专家表示,应该进一步完善小贷公司的退出机制,让一些经营不善的小贷公司退出市场。
这些,正是飞奔中的小贷行业的隐忧。
□赢周刊记者 刘欢
各路资本抢滩小额贷款行业
自2008年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闸以来,小额贷款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格局。2009年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的增幅一度高达239.44%。2012年的增幅为41.99%。据央行公布,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小额贷款公司7839家,贷款余额8191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26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增幅为28.93%。
虽然从增幅来看是在逐年递减,2013年的增幅就较2012年下降了13.06%,为试点以来增幅的最低值,但业内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基础不断扩大的缘故。数据显示,与2012年实际新增的1768家小额贷款公司相比,2013年的实际新增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1759家,十分接近。2013年也是2008年以来机构数量增长第二多的年份,行业整体规模稳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试点允许国有和民营资本进入小额贷款领域,一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开始纷纷成立起了自己的小额贷款公司。
据记者了解,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涉足小额贷款领域,自行成立或参股一家甚至多家小额贷款公司,亦有部分担保公司开始转型做小额贷款。甚至有一些商会、协会也在筹备或已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原来做民间借贷的也进来(这个行业)了。”资深业内人士李旭(化名)告诉记者。李旭早期筹备过两家担保公司,但担保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事实上从起飞到辉煌就只有短短几个月,我见证了担保公司发展、起飞、辉煌到衰落这个过程”。
2011年李旭从担保公司出来,转战小额贷款行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起点跟担保不一样”,李旭告诉记者,担保公司很多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模式,思路基本上是“几个老板出点钱,然后再从银行套钱出来”开展业务。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一开始就是很稳健的。
“2011年全广州只有8家小额贷款公司,都是从区一级上报成立,实力比较强,都有实业背景支撑,有现成的团队。”李旭说。
据了解,2012年,大批担保从业人员开始转战小额贷款行业。李旭称,那时候小额贷款行业牌照开始放开,而随着牌照的放开,特别是注册资本从一个亿增加到两个亿的时候,原先依托自己股东产业链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单纯依靠股东业务开始“吃不饱”,就开始跟银行合作,或者从市场接一些单回来。
传统企业涉足小额贷款领域的则更多。以佛山为例,不少传统的陶瓷、钢铁、铝型材、房地产、家具、印刷等行业的民营企业就加入了小额贷款行业。截至去年三季度,佛山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总量远超过去多年成立的总和。与之相关的是,当地根深蒂固的传统支柱产业的民营资本是最主要的资金推手。
有业内人士表示,吸引这些资本纷纷抢滩小额贷款行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对贷款的巨大需求带来的资金高回报率。其背景是近年来银根紧缩,市场流动性较弱,不少企业出现“钱荒”,而银行贷款审批严格,流程复杂,也不太乐意向不能提供信用支持或没有足够抵押品的中小微企业贷款,这些不受银行青睐的中小微企业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有企业称,自行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公司的资金风险,但是如果风险控制得当,有利于企业将闲钱活用,将获得更大的收益。
据了解,目前股东业务、服务股东产业链是小额贷款公司最常见的一种运作模式。李旭告诉记者,譬如广州的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有上市公司背景,整个集团里有20多家子公司,而这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集团成员服务,贷款给集团成员的利息也有严格的限制,不能超过设定的幅度。
在李旭看来,这些传统企业涉足金融更多是由于市场的倒逼。“中国进入WTO以后,制造企业大发展、外贸大发展,但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外的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的制造业产能也开始过剩,衍生出的情况就是资金过剩,当积累到一定时候,市场就倒逼这些制造企业转型,进行金融对冲,于是就需要发展金融服务业,开始升级。而小额贷款行业就是这些企业打造整个金融产业链的一个补充。”
而对于商会协会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李旭并不看好。他认为,很多商会协会都是挂着一个虚的名头,实际上就只有几个大老板在控股,所以做出来的金融产品也只是为少数的企业主服务。“做得比较好的也有,但是很少,并没有做到让所有商会、协会会员受益。”
互联网金融冲击小贷行业
2013年被业界人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与小额贷款行业一样,互联网金融同属于新型行业,以电商为主的“涉网”贷款机构层出不穷。
有专家表示,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浪潮下,链条较短的小额贷款业务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因为除了自有资金放大杠杆以外,传统的小额贷款公司仅仅涉足放贷这一环节,毫无避风港可言。
数据显示,去年电商小额贷款和P2P贷款总量超过1500亿元,占到无抵押信用贷款的12%到15%。作为电商小额贷款行业的标杆,去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微博]小额贷款的阿里小微信贷单季累计投放贷款就达到208亿元,完成贷款150万笔,涵盖小微企业达到30.29万家。除了阿里巴巴之外,京东、苏宁、百度[微博]、腾讯等也纷纷杀入小额贷款行业。
“由于金融行业非常大,区域化不是很明显。”P2P网贷行业进入市场短短数年蓬勃发展,近两年更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有P2P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跟小额贷款公司可能会很类似,有的P2P公司本质上就是小额贷款。另外,还有一些线上的P2P网贷机构则采用的方式是和小额贷款公司合作,业务也基本上是小额贷款。
有P2P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和各类小额贷款机构等机构合作,由线下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P2P网络进行线上营销,最终这些借款人通过线上的网络平台上与我们提供投资人达成交易,获得贷款,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借款人和出借人绕过传统金融机构,直接对接模式。”
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市场大的逐步蚕食,在此背景下,传统小额贷款行业的运作方式也开始急剧发生变化。有小额贷款公司表示,自己已经改变传统以来业务员扫街的宣传模式,开始向线上转型,用更加透明的贷款利率和更加便捷的操作流程来吸引客户。
有小额贷款公司老总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的竞争优势更在于风险控制和管理,以及专业的人才。而劣势则是融资成本高,渠道少,产品创新力量薄弱。
同时,由于内地银行业监管规定出现新趋势,监管机构正试图减轻银行向中小微提供贷款面临的高额交易费用和缺乏抵押品及公开资料等问题,这可能增加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并由此带来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甚至是合作银行的直接竞争,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收益。一度被称作吃银行“剩饭”的小额贷款行业,可能面临的情况是“剩饭”越来越少。
融资困境掣肘小贷公司
除了行业内部竞争和新增的外部竞争,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先天不足在于资金瓶颈。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股东资本、捐赠资金以及从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等。
根据银监会2008年23号文《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向不超过两家银行融资,且总额不得超过实收资本的50%,这一规定构成其业务“天花板”。
虽然后来各地金融办纷纷“松绑”,将债务上限调高至实收资本的100%,但情况没变化太大。
有小贷公司反映,小贷公司面临资金瓶颈在业内已是司空见惯,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确很旺盛,以至于不少小贷公司面临再融资的问题。
“做金融关键是杠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来源主要是银行、再贷款和资产证券化。”李旭告诉记者,目前最好的渠道是银行,因为便宜,再贷款贵,资产证券化则还是探索阶段,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有违规的嫌疑。
有小贷公司表示,规范发展拿到杠杆,对自身发展非常重要,也是实现小贷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初衷的前提和必要途径。他认为,小贷公司如果拿不到杠杆,是没有必要拿小贷公司的牌照的。据了解,目前广州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96亿元,但从银行获得的融资规模仅有16亿元。
为缓解小额贷款行业的融资难问题,一些创新手段开始被辅助运用,譬如设立再贷款公司、发行私募债券等。
去年10月底,被称作小贷公司“央行”的小额贷款再贷款公司在广州率先试水,广州立根小额再贷款公司(下称“立根再贷款”)成为全国首家小额贷款再贷款公司。
根据《试行办法》,再贷款的经营范围包括对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放款;负责小额贷款公司同业拆借,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头寸调剂;处置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的不良资产;收取并管理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准备金”;开展与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相关的咨询业务。而在上述业务中,核心业务便是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放贷,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难题,亦因为此被誉为小贷公司的“央行”。截至目前,立根再贷款已向广东省内10多家小贷公司累计提供约10亿元的贷款,目前贷款余额约为8亿元。
不过,有小贷公司老总反映,目前立根再贷款给小额贷款放款月息高达1.3%,高于银行融资近一倍。再贷款作为银行渠道外的补充途径,并不能完全解决小贷公司融资杠杆低的问题。
即使这样,再贷款公司的生存现象也并不乐观。尽管广州市金融办的《广州小额再贷款公司业务试行办法》(下称“《试行办法》”)只规定立根再贷款针对广州的小贷公司开展业务,但目前除了在广州市内开展业务外,立根再贷款还向惠州的两家小贷公司提供了融资。有小贷公司老总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由于在广州“吃不饱”。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深圳市金融办率先发文,将小贷公司的融资比例由此前注册资本的50%提高到净资产的200%。在新政策的激励下,催生了针对小贷公司的回购式融资产品,即将小额信贷资产收益权在地方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到期由小贷公司回购。
广东太平洋资管董事长陈宝国介绍,为了控制风险,进行此项业务的小贷公司,应达到A级以上的评级要求,优质信贷资产则要流动性高。目前选取的都是5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且不允许投资国家限制的房地产、钢贷等项目,不允许长期投资,投资都是在一年以内。此外,该产品将由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本息担保,并建立到期偿付准备、风险保证金等风控措施,若小额贷款公司届时未能回购,则由担保方代偿,以此作为保障措施,以化解产品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