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系统/ 互联网投资的机遇与风险

互联网投资的机遇与风险

发布时间:2014-02-24 分类:行业资讯

网上理财以其高收益吸引了很多投资人的青睐,但同样应该看到网上理财存在的风险,不可盲目投资。 10万元存款放入互联网基金,一年下来比银行多出了5000余元的收入。对大多数工薪族,无异于涨一次工资。并且,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国债和银行间市场,等于把钱借给了国家和银行,其风险程度与存款并无区别。

最高收益率

春节前,投资者竞相把闲置的资金转到微信新开通的理财通上,去享受那从不敢奢望的近8%的无风险收益率。微信理财通年前始终维持着年化收益率7.3%以上,最高的一天达7.9020%,逼近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这几乎是网上可自由购买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极限。当时坐拥2500亿份额的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维持在6.4%~6.5%之间。 去年“钱荒”的时候,以国债逆回购为代表的债券收益率一度高达24%年化收益率,但那是倏忽即逝的市场价格,还需要在证券市场购买,起始资金超10万元。当然,离开互联网平台,投资者也可以在银行等代理机构买到货币基金,但那里的基金赎回要有两三天才能到账,无法“T+0”操作,极大地影响了资金的灵活使用。 去年底互联网“理财神器”频出,“百度百发”以8%的预期收益率示人,瞬间被抢购一空,接来了再推出的品种就没有那么高的收益了。网易不惜血本,在7日年化收益率6.42%的基础上补贴5%现金红包,预计收益率超过11%,可惜额度也是限定的,疯狂刷屏也买不到。

微中取利

通往微信的理财通的通路上,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设定了关卡。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最为宽松,单日可以购买50万元,严格如工商银行单日才能购买1万元,一个月的限额是5万元。这样苛刻的额度,短期内实际上是没办法把所有闲钱转入理财通的。 互联网理财和银行理财就实质而言并无区别,都是在安全边际最大化的情况下尽量取得高收益。而几乎所有的货币理财产品在节假日期间或节假日前的一天买入,都需要在假日之后才能够确认份额,获得收益。这种微中取利的理财操作方式,购入的时间点也需考虑在收益的计算里。银行收拢了通道的大门,你就不得不把转不走的资金留在银行里了。当然,不辞辛劳的理财者也可以曲线转入,先在那些限额高的银行开设账户,再把账户绑定手机,再把银行卡绑定理财通,再把限额低的银行里的款项转出去,从而完成曲线买入,但如果把一个人的跑路成本也计算在内,这恐怕不是一项好选择。理财通收益率最高的时候年化收益率为7.9%,10万元一天对应的利息是22元,一个春节下来不过百余元。并且,这10万元若非先取现金再存入,就需银行转账,银行的转账收费,因额度颇大,一般需50元,足够吞去理财通两天的利息了。

长期收益

不同于股票或衍生品等投资,理财产品是微中取利的增值方式,短期看并不能显著增加投资者收入。但长期看,一两个百分点的利息差异,几年后其收益的差距将显示出来。比如10万元的本金,放入基准利率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中,一年后利息3000元,连本带息连续存10年,则利息为34400元。如果利息涨至6%,一年后利息则是6000元,10年后,79080元。利息差异不止两倍了。6%的收益率,实际上正是货币基金近来收益的下限。 货币基金带给投资人的收益还不止于此。储户之所以把资金放在活期存款中,主要为的是取用方便,而生活需要除了大项支出可以提前计划,很多是没办法预料的。资本市场的投资更是如此,市场变化不定,投资者无法预期何时入市。结果大量的资金积淀于活期存款中,活期存款在银行存款总量中的比例,按央行的统计将近40%,高达17.8万亿元之多。而活期存款的利息几近于无,这就和同样即时取用的余额宝们构成了更加巨大的利息落差。10万元存款放入互联网基金,一年下来比银行多出了5000余元的收入。对大多数工薪族,无异于涨一次工资。并且,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国债和银行间市场,等于把钱借给了国家和银行,其风险程度与存款并无区别。 长期而言,只要货币基金和银行的存款利率存在利差,资金就会从低收益向高收益产品流动。存款流失,银行不会无动于衷,反击已经开始。如今的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出现了几款“T+0”理财产品,如交通银行出的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对接交银施罗德、易方达基金等公司旗下的四只货币基金;平安银行联合南方基金推出“平安盈”;浦发银行通过微信银行推出开放式理财产品“天添盈”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相对少,揽储成本高,故而急于转向。倒是那些国有大行按兵不动,这些大行占有大量活期存款,若推出“T+0”产品,利润不免大规模流失。但存款流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储户定期存款的逐步到期,资金流失持续到大行也难以承受的程度,必定也会推出相应品种。未来的利率市场化大势所趋,所有储户都能享受到高收益的利率为期不远。而货币基金投资标的大同小异,收益率也无大区别。

高息的网贷

多数人接触并了解互联网金融,或许是从阿里、腾讯等巨头大张旗鼓的进入该领域开始,但实际上,“人人贷”,即P2P(Peerto Peer)网贷才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言人”。P2P网贷这一舶来品于2005年起源于英国,2006年以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迅速传播。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1000多家P2P网贷平台在运作。到2013年底,P2P网贷平台的成交规模或可达到600亿元,而2012年这一数据为200亿元。 P2P网贷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贷款方在P2P网站上发布贷款需求,投资人则通过网站将资金借给贷款方。平台在这里起到的是中介乃至担保的作用。通常网贷的年化收益都在10%以上,一般认为年化收益在10%左右的网贷平台为低收益平台,年化收益20%左右的平台为中等收益平台,年化收益30%左右及以上就是高收益平台了。不过,2013年平台倒闭潮后,各平台给出的收益开始趋于理性。 过去,新上线的平台为吸引投资者,可以开出4%的月息,但现在新平台上线顶多就给2.5%的月收益率,2%的居多。通常,待投资者对平台有一定认可之后,网贷平台就会慢慢降低理财品收益率。普通平台的收益率每月可降低0.2个百分点;运营情况较好的平台,每月甚至可降低0.4个百分点。2013年网贷行业的平均年化利率约为19.67%,随着P2P平台和投资者均趋于理性,2014年的将更低。目前网贷行业的投资收益率的底部处于10%到15%的区间内。 网贷平台收益递减的特征在投资者中催生了“打新族”,他们寻找新平台投资一两个月就撤资。“打新族”激进的投资策略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新平台给投资者的收益率,同时增加了平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部分打新族在2013年上半年投资收益颇丰,但一部分“打新族”在2013年下半年深陷雷区。

网贷3.0

缺乏信任基础的借贷双方,加上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完全是陌生人的环境里,网贷平台的发展一波三折。2007年,中国第一家纯线上网贷平台拍拍贷正式成立,借鉴的是海外纯信用纯线上交易的交易方式,是为P2P网贷中国版的“1.0模式”。可国人信用体系尚未规范,这类难见借贷双方真实信息的借贷平台实际上很难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也未能推广开。后来本土的网贷公司开始有意识地对传统的线上信贷进行改进,与线下的贷款公司合作,线上和线下并行运营,这时的网贷平台则同时承担了信息中介和风险控制的角色,一旦出现坏账,平台需要垫付本金给出借人,将坏账独自吸纳,这是网贷平台的“2.0模式”。 网贷平台“2.0模式”极大地安抚了理财者资产安全的需求,网贷开始了快速发展期。在业内人的眼中,风控与业务之间需要权衡博弈,只要能够控制所借资金的收益覆盖坏账成本,即可分散风险。一些网贷平台推出了类似银行坏账准备金的机制,每完成一笔交易即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来支付投资人。不过,一家平台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毕竟有限,当出现了大额或大面积的违约,连网贷平台也被拖垮的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10月份,P2P网贷业几十家公司先后资金链出问题。加之监管空白背景下,网贷平台易被不法分子利用,2013年下半年以来,频率高达一天一家的倒闭潮在整个行业迅速蔓延。 如今的网贷平台正向“3.0模式”战略转型。为了剥离风险、专注撮合交易,一些平台将传统业务部门从生态链条中剥离,将审核借款以及相关风险转移给更专业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身上。同时,引入担保公司在更高层面上分散风险。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如平安保险等也加入到网贷业,有了这些金融巨无霸作依托,网贷公司的经营更加规范。对投资者,由于可信度增加,网贷也不必开出不合理的高利息以吸引资金,网贷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资金安全性

网贷平台通常宣称自己的经营模式比信托和银行理财更安全,理想化的状态也的确如此。 拥有优质资产的国有企业是银行系统服务的重点,那些无法从银行获得信贷的公司才求助于信托业。实际上,信托业倾向于充当生产率低下行业的最后借款人,而银行被要求避免向这类行业放贷。中国信托业协会承认,信托业资产有35%投资于基建、能源、采矿和房地产行业。并且,由于存在普遍的不规范运作的情况,信托业的资产质量堪忧,今年近10万亿元信托产品余额中,有大约40%将到期。这些信托公司自身的资本非常单薄,其权益仅相当于所管理资产规模的2.6%。信托产品之所以至今仍能刚性兑付,是因为政府担心这会引发信贷危机,从而给予了市场力量之外的支持。但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艰难,且信托大量到期,信托业的风险也在积聚。 抛开信托业行业的大背景,信托产品动辄10万乃至百万元起售,并且投资于一家企业。对于积蓄不丰的普通投资者,等于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而P2P平台,门槛要低得多,如人人贷平台每笔投标仅50元,这样一来投资1万元,就可平均借给200个人,如果风险以1为单位,那么每项投资所占的风险仅为二百分之一,损失金额的最小单位就是50元。分散风险的同时,网贷还给投资者选择借贷人的机会,信息相对透明。 小额贷款最有魅力之处,或许是借款人本身。在中国,穷人未必是最有道德感的一群人,却肯定是弱势群体。在形形色色的讨债公司面前,他们更容易倾家荡产归还借款。

挑平台

有了平台兜底的承诺,网贷最大的风险于是转移到平台本身,挑选可靠的平台对资金安全的重要性要优先于挑选产品。近年来网贷业在缺乏法律规范,几乎没有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不乏捞一把的骗子混入,也有颇多的团队急功近利疏于风险防范,更有一些平台因在规则设计上的失误陷平台于难以为继的境地。 2013年10月上线的网贷平台“福翔创投”开业不到3天,老板便跑路,创下了网贷“短跑纪录”。此前的“短跑纪录”为淘金贷创办人保持,其在平台上线一周后就携款百万跑路。另一起典型的跑路事件是2012年6月江苏南通的优易贷,该平台以办公室停电为名停止了付款,随后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失踪,涉及金额达2000万元。据说“福翔创投”只有一个人,集老板、网管和客服于一身。骗子公司之所以能短期诈骗到大笔资金,用的是所谓“秒标”的借款方式,通常是网站虚构一笔借款,由投资者竞标并打款,网站在满标后很快就连本带息还款。网络上由此聚集了一批专门投资秒标的投资者,号称“秒客”。经过几次骗局,相信投资者会对“秒标”保持警惕。 还有的平台制造虚假信息,自我融资。去年8月底,“网赢天下”不堪挤兑压力,宣布永久停止服务。这家运营仅仅4个月的网贷平台累计成交额近7.8亿元,其中一大部分借款居然来自一望而知编造的户头。好在有了第三方监测平台,投资者可以自己辨析,看经营团队是否诚实。 如果不能亲自到网贷平台考察,平台的合作伙伴和股权信息有助于投资者规避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如今已经有金融机构直接参股平台,有的平台已经完成了几轮融资,投资来自知名的私募或创投公司。 网贷平台的专业性是更高层次的挑选标准。毕竟网贷实现的是金融的融资功能,它通过互联网技术使传统的融资方式得到了创新,说到底还是与金融有关,与风控和技术有关。伴随网贷业的成长,网贷评级应运而生,给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辨“硬伤”

除了道德风险,很多平台的失败在于其贷款安排上的不专业,有“硬伤”。 2013年11月,安徽铜陵5月上线的“铜都贷”出现挤兑,其背景是网贷行业出现了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挤兑潮。“铜都贷”老板在当地实力超强,有地皮,有实业,仍不能安抚心焦的提款人,这家迅速壮大的平台一下子倒掉了。究其原因,短期借贷项目过多,一有风吹草动,平台便应接不暇。合理配置信贷期限是金融业最基本的规则,自实业改行而来的老板却不懂。其实平台老板也不至于不明白贷款短期化的风险,只是急于做大平台,提升公信力。 一般正常的借款,很少是短期的。网贷平台为了能吸引人气,往往将长标拆成短标来进行借款。例如,借款人通过一家网贷平台借款100万元,期限为12个月。平台会用“拆标”的方式把100万元的金额拆成4份,每份25万元,期限缩短为3个月,滚动放标4次。可如果后期无人继续投入这25万元,平台自身也缺乏后续资金,资金链便断裂了。 类似的“硬伤”还包括单个投资项目过于庞大,一个项目就有可能拖垮整个平台。平台自营项目占比过高也不是好现象,也犯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大忌。至于平台开办期限短、收益率畸高乃至网站常年不更新等一望而知的“硬伤”,甚至无需分辨,任何一位带着理性投资心态进入网贷市场的参与者,都会主动回避的。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