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系统/ 异军突起的P2P网贷

异军突起的P2P网贷

发布时间:2014-02-26 分类:行业资讯

“忽如一夜春风来”,互联网金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其中尤以P2P网络借贷备受关注。对任何金融创新的监管,必须把握好“适时”、“适度”。管得太早、太多,可能扼杀创新;管得太晚、太少,可能滋生金融风险。眼下P2P不断爆出问题,甚至大部分P2P公司也呼唤“被监管”。央行密集调研表明,目前P2P监管已经进入倒计时。

P2P网络借贷的本质是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通常是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产生的。P2P也不例外。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正规金融机构常基于一次性博弈等假设,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抵押品或担保,而拥有“发展前景”但缺乏抵押品的中小企业常常遭遇金融排斥。 所谓P2P 网络借贷平台 (Peer-to-Peer Lending) ,即出借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借款人提供小额借贷的信用中介模式,是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式。P2P平台的核心作用是作为中介,通过一定的交易制度设计为借贷双方提供相应的信息发布、资质判定、撮合等中介服务。

P2P异军突起的关键在于:

第一,满足了“未被满足的需求”。P2P网贷平台上的借款者往往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且对贷款产品的需求金额小、高度个性化。这些借款者往往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所接纳。因此,他们愿意承受更高的利率从P2P平台上获得贷款。(对于借款人来说,准入门槛低,往往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贷款数额小,几百几千,哪怕几万的贷款,一些银行也不愿意接纳;对于投资人来说,丰富了他们的投资渠道,而且能获取高额收益,这是哪怕要承担比较大的风险他们也愿意尝试) 第二,P2P网贷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收益。由于中国长期存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存款人有强烈的动机寻求更高的资金回报率。网络借贷平台提供的年化收益率达8%~20%,甚至更高,对投资者而言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房地产调控长期僵持、股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网络借贷成为不少投资者的青睐。 P2P网络借贷平台所提供的高回报率,既可能来自于平台的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撮合资金供求)和成本优势(不需要开设大量营业网点),也可能反映了对借款人高风险的“风险溢价”。 可以说,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快速普及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奠定了技术条件,而我国长期的“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现象则赋予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需求空间。 在“金融压抑”下,我国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而P2P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民间金融阳光化,且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是对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瓶颈

1、征信体系不健全

由于P2P平台主要是无抵押贷款模式,对借款人的征信评估非常关键。但是目前中国的征信体系建设还非常滞后,总体信用环境较差,且P2P信贷平台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主要依据公安部“公民身份认证信息系统”、“国家教育部学历学位系统”等20余个数据源对借款人进行资信审核,审核成本高、效率低,一旦出现坏账或违约,缺乏对借款人还款的有效约束。征信体系不健全,也放大了道德风险:借款人并不在乎自己的信用,违约成本低。

2、监管空白带来的不规范竞争

由于P2P业务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态势。同时,该业务一直未被纳入监管,缺乏必要的透明度、标准和风险防范机制。虽然都打着P2P的旗号,但不同公司的业务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且由于该行业尚处于快速创新阶段。因此,一些不规范的竞争难以避免,甚至可能出现非法集资、资金挪用、恶意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也是该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