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系统/ 解析P2P网贷四大风险

解析P2P网贷四大风险

发布时间:2014-02-26 分类:行业资讯

2011年8月23日,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提示了人人贷中介服务主要存在7大类问题和风险: 1、影响宏观调控效果。民间资金可能通过人人贷中介公司流入限制性行业。 2、容易演变为非法金融机构。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3、业务风险难以控制。人人贷的网络交易特征,使其面临着巨大的信息科技风险。这类中介公司无法像银行一样登录征信系统了解借款人资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一旦发生恶意欺诈,或者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将对社会造成危害。 4、不实宣传影响银行体系整体声誉。如一些银行仅仅为人人贷公司提供开户服务,却被后者当作合作伙伴来宣传。 5、监管职责不清,法律性质不清,人人贷的性质也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 6、国外实践表明,这一模式信用风险偏高,贷款质量远远劣于普通银行机构。 7、人人贷公司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同样存在风险隐患。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一直呈上涨态势,从而出现房地产价格高于抵押贷款价值的现象,一旦形势发生逆转,就可能对贷方利益造成影响。同时,人人贷中介公司为促成交易、获得中介费用,还可能有意高估房产价格,严重影响抵押权的实现。 2013年7月,重庆金融办、重庆工商局、重庆公安局、重庆银监局、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联合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p2p业务整改:一家P2P公司已予注销;其余四家被要求逐笔清退现有的债权债务,共计4.86亿元。五家中部分P2P公司将债权包装成理财产品,通过网络和实体门店向社会公众销售,社会公众资金直接进入公司账户或法定代表人个人账户,账户余额高达1000万元以上,还存在公司账户接受个人汇款的情况。重庆五家P2P公司实际经营中已向非法集资演变:一是向出资人担保并承诺固定收益、参与借贷、销售理财产品,涉及金额1.07亿元;二是以入股投资公司形式私下承诺年固定收益,涉及金额3.34亿元;三是发行销售附固定收益回报的商业预付卡聚集资金,吸收的资金并未直接进入借款人账户,而是进入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账户,再向不特定对象放款,涉及金额0.42亿元。

从实践来看,P2P平台的主要风险点在于:

1、P2P网络借贷平台自身的风险

目前成立一家网贷公司几乎没有门槛,只需拿到工商局的营业执照,并在工信部备案即可。P2P行业实际上是“三无”: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 除了少数恶意欺诈案例外,p2p平台也存在自身的管理风险。由于目前p2p市场发展迅速,各家公司都在努力“拼规模”,特别是一些得到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在规模导向的短期目标驱使下,风险控制可能被严重忽视。这将给该行业的发展埋下很多不定时炸弹。

2、借款人风险

P2P网贷平台业务主要是无抵押无担保和纯信用的业务,且主要针对小微客户的小额贷款服务。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相对风险也是比较高的。虽然在实践中,P2P网贷平台常常建议客户采用小额分散投资的方式控制风险,但在客户源头评估上,仍需合适的信贷技术和线下尽职调查。 在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和不开放的现状下,借款者和评估方之间信息极度不对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十分不足。由于p2p公司没有资格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对客户资信的评估成本高、效果差。此外,由于不同的p2p公司之间没有信息共享机制,一个借款人可以同时从多个p2p平台融资,从而使得借款总额大大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与此同时,虽然线下尽职调查服务和信用分析服务可以减少信用风险,但成本较高,使得很多P2P网贷平台无法严格进行线下尽职调查,风险也因此有所上升。 在高利率的情形下,还容易出现“逆向选择”:越是信用差的借款人,越愿意承受高利率的代价。

3、法律风险

一是洗钱风险。反洗钱工作的基础是通过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而目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并没有实现客户身份识别的手段,也没有履行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责任。 二是非法集资风险。由于行业门槛低又无外部监管,P2P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帐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有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以理财产品发行人的角色从事融资和投资活动。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突破了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信息中介的原本定位。 另外一种情形是:为分散风险,P2P公司鼓励投资者将资金分散借给多个借款人,而单一借款人则可以从多个投资者手中获得资金。 这有可能触犯2010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侵犯隐私风险

借款者为了成功借到款项往往被鼓励公布尽可能多的个人信息。虽然很多P2P网贷平台采用了匿名方式公布借款人信息,且采取措施阻止借款人上传更多可鉴别身份的个人信息,但借款人选择公布的信息经整合后往往可以判断出其本人身份,个人隐私往往容易被暴露,从而带来隐私风险。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为了惩罚那些未能及时还款的借款人,甚至采取公布其个人隐私信息的做法(例如个人通话详单、银行账户流水以及借贷者亲属的信息)。尽管平台也是不得已为之,但从法律角度审视此类行为本身就存在违法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