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 金融和公益

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 金融和公益

发布时间:2015-09-08 分类:趋势研究

社会在进步,金融也在变迁,并努力让社会更美好。“公益金融正在全球逐渐进入主流。中国具有特殊的创新活力,这个市场的觉醒将改变金融格局。金融正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回归本质,成功者共同的要素是以人和社会为本。”9月7日,澳大利亚联邦前总理陆克文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公益金融论坛上对“公益金融”的这一美好展望,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显然,当今世界所呈现的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的来自环境、教育、资源、医疗等诸多社会问题,早已不是光靠政府、慈善人士所能解决的。近年来,金融业一直因“认钱不认人”而备受质疑。对于何将金融创新与公益事业融合,解决社会公益组织的融资难题,再次成为了政府及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作为社会进步和商业文明的体现,“公益金融”(Social Finance,又称“社会金融”)这个概念是2000年以后由投资界先见之士和欧美富裕家族率先提出并实践的创新金融方式,核心观点是通过金融工具让社会更加美好,让投资行为更富有社会责任,使财富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和传统财务投资关注短期高额回报相比,公益金融更重视投资的长期回报以及可持续发展。

公益和金融,一个是往外捐钱,一个要融资赚钱,两个看似目的相反的行业,居然能“混搭”在一起,还能成为大众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换言之,公益事业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用“学术性”的语言来概括就是金融行业在社会的投资。2009年,《经济学人》杂志就提出来“公益金融”将成为“实现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于是,一些公益金融的先行者,如JP摩根集团,在金融危机前就开始践行公益金融活动:2007年推出了基于市场模式的、旨在帮助低收入人群以及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JP摩根公益金融项目。作为公益金融的一种方式,社会责任投资自2006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目前在全球50多个国家,规模近4兆美元,代表了金融的发展方向之一。由此,社会责任投资的蓬勃发展,也意味着全球金融创新、商业变革的新趋势。

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的不同,公益金融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产品。如社区投资、微型金融、P2P网贷、活期理财、社会效益债券、可持续商业及社会企业贷款等不同层面的发展新方向和创新实践。在欧美,近年来“公益金融”此种融合了社会价值与财务价值双重目标的新型财富观,已被越来越多的主流财富管理机构以及投资者所接受,UBS瑞士银行财富管理2014年数据显示,其高净值客户约安排10%的理财资产投资于社会责任、社会影响力,而家族办公室有20%以上的投资属于公益金融范畴。

从全球范围来看,公益金融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其规模总体上来讲并不大。在国内更是如此,慈善捐助和传统金融行为仍是主导。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公益金融占GDP的比重是0.01%,而美国达到了1%,差距很大。公益金融,简单来说,就是把钱投到公益项目上,同时又能让投资的人获得收益。以公益性小额贷款为例,其发展却不像慈善公益金融发展的那样顺利。根据央行数据,2002年到2011年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2.83万亿元,年均增长22.9%。与商业信贷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益性小额信贷却鲜有人问津,此种反差或许再次应验了资金的趋利性。然而正是在这“自生自灭”的状态下,目前国内仍然有一百家左右的NGO小额信贷机构在苦苦支撑。缺乏有效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成为了它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公益性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近20年,却并不为公众所熟知。

不过,与公益性小额贷款面临的境遇相反,近年来,国内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则早已开始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公益金融创新实践。有不少的P2P网贷、信托机构、活期理财平台等纷纷加入到公益金融行列。2015年9月初,全球化上市集团“昆仑万维”旗下的互联网金融活期理财平台——“简理财APP”携手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红伞心理援助计划”,通过腾讯公益为“人生第一堂心理课”进行项目捐款。善款将用于10000名儿童上心理课约100万元;一对一心理援助240名儿童约50万元(含咨询师督导费用);并设立全国红伞分站点,培训当地志愿者并实施,根据当地情况定补助以及咨询师志愿者培训费。该活动借用“微信支付”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网友的参与和互动,其一经推出,就广受各方响应和欢迎。

一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除了自身的创新发展之外,同时也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作为社会扶贫济危的新模式,公益金融在未来的慈善公益事业中将会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或许并能发展成为金融慈善的一个个标本。当然,在“互联网+”时代,源源不断的公益理念与花样翻新的互联网金融的并用,也使得P2P网贷、活期理财平台等金融业态,不仅关注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更注重从互联网的思维出发,用责任和行动成为链接人与人、企业与社会之间爱的桥梁,从而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温度的企业”!

来源: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