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P2P的生存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

P2P的生存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2015-11-19 分类:趋势研究

解决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难题,发展普惠金融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最近出台的“十三五”规划,首次将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指出,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普惠金融。加大金融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构建普惠性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在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大趋势时,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似乎已经做了不少了。尤其是作为典型代表的P2P行业,截止目前已累计撮合信贷成交额超万亿,这万亿级的信贷规模加上其后续的乘数效应,为慢慢放缓的中国经济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践行普惠金融这一领域,P2P行业也已经服务了上千万的小微经济体,并且还将继续。

然而,随着整个宏观经济下行,特别是进入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破七,来自经济下行的压力让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感受到了压力。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金融资产的可控性、甚至服务小微金融的效率似乎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了制约P2P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新瓶颈。

面对这些问题,P2P企业要想践行普惠金融,要想继续生存,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去深耕:

1、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信贷场景,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2、以数据为核心,以金融为手段,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信贷场景,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目前的P2P行业得到的金融资产,其实更多是来源于线下,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等。这样做一方面有现实的原因,即征信体系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P2P行业的接受度还不够高。比如普通家庭中的年长的一辈,或许刚刚才开始淘宝购物,或许刚刚才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让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活动,或许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这是泛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也是所谓的O2O模式。

但是这样做得问题也很明显,即效率很低,周期较长,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所以可以快速提升的,还是针对目前的互联网端用户。如何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消费信贷场景,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就是这样被重视的。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消费金融的存量巨大,覆盖面率相对较低。一方面,在这种相对非垄断、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平台获取资产的成本更小;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的小额分散也符合国家普惠金融的大战略。

事实上,深入到各个消费场景中去,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管是针对消费者的,还是针对商户的,需求都很大。而且由于有充足的互联网数据,使得标准化很容易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但这样做得弊端也很明显,征信问题没有解决,个人违约成本依然很低,小额分散虽然降低了单个标的违约问题的影响力,但总得坏账率是高是低并没有一个公论,加之行业进入门槛低,今天的蓝海转眼就变成了红海,同质化竞争异常严重的背后又将是新一轮的厮杀。

以数据为核心,以金融为手段,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抛开消费金融这个短期内最容易实现但未来或许也竞争最大的出路,P2P行业也依然还有一条出路,即服务实体经济。但是,这和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发生了冲突。

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上或许稍高于传统金融企业,加之创新的模式和便捷的服务使得其在普惠金融领域有一点先发优势。但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如果其有心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凭借资本的实力和多年金融行业的积累将很容易扭转局势。所以无论如何,单纯做信贷撮合业务并没有出路,因为同质化太严重,没有特色。

要践行普惠金融,P2P的生存之道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民间资本的配置起到指导作用,以数据为核心,以金融为手段,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创造价值。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深刻理解实体经济的困难,并将服务深入到实体经济中去。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的把控来帮助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并借助信息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并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以帮助实体经济创造价值来实现互联网金融的价值。最关键的是,这与传统金融的业务是有区别是,相比于传统金融提供的粗放式金融服务,这种模式提供的金融服务更有针对性,也更具价值。

当然,这种业务对平台的要求很高,草根的P2P平台大多没有这个能力和资质去实现这个目标。

服务实体经济

其实,不管是走哪条道路,核心都一样,就是深入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各个场景中去发挥金融的力量,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管是服务普通消费者,还是服务企业机构,只要能够创造价值,就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