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中小银行:挑战与应对

“互联网+”中小银行:挑战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6-04-05 分类:趋势研究

中小银行是众多互联网金融参与者中重要的力量。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新形势,并进一步分析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下中小银行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并对中小银行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议。

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深入推进和演化,互联网+给金融业界带来的理念重构效应越发深刻,众多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纷纷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投身互联网+的洪流,中小银行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不仅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举动,而且是一个关乎中小银行的未来市场份额并使中小银行可能实现聚焦突破的历史性机遇。

中小银行面临的形势与影响

不得不直面的“三个”冲击

首先是观念的冲击。2013年至2014年期间,货币基金“余额宝”的爆发式增长引发了业界的广泛思考。一方是拥有代销资质的银行销售货币基金,一方是互联网公司销售货币基金,两相比对,后者突出的“流量”思维和“极致”客户体验的思维,毫无疑问是对互联网精神中的平等、开放、协作、共享思维的深刻印证。再如由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新型商业运作模式——众筹,其体现出的“参与感”思维和“大众财富”思维,也是对互联网精神的具化呼应。这些思维对于正处于商业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小银行来说,就像高处喷涌而出的水,冲击涤荡,直接刺激了中小银行自身求变的痛点,并由此引发了银行系“宝宝类”产品的热潮和风生水起的直销银行业态。

其次是对创新的冲击。在产品层面上,银行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诞生了诸如纯线上授信的银行系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成了银行系产品焕发生机的亮点。在业务模式层面上,部分中小银行正在介入个体网络借贷(P2P)、众筹等新型业态,姑且不论这是否打破了分业经营的旧例,但是由此体现出的中小银行对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探索值得肯定。在组织架构层面上,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成立了术业专攻的网络金融部(或称互联网金融部),甚至部分银行内部已在向事业部制、子公司制运营的方向探索。尽管各家银行的组织运营形态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这都是银行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对组织架构做出的创新性变革。

再者是对根基的冲击。第一,衡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链,除了资产维度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客户的黏性和活性。银行的核心主导业务是投资理财、授信和支付,其中投资理财、授信业务和大额支付业务是天然的低频交易,只有偏生活化场景中的小额细碎支付业务具有高频性且易养成客户黏性。近年来,由于银行的近场支付标准不统一,其服务模式的体验度相对较弱,银行已经基本丧失互联网支付的主导权。据易观智库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分别高达71.51%和15.99%。更值得关注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在积极拓展线下支付领域,从而一统线上、线下两个领域的主导权。如果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线下业务拓展的势头延续下去,两三年之后,其很可能以气贯长虹之势,占有并控制以细碎支付为主导的线下支付业务。上述局面造成的表层影响是银行支付笔数所占比例的减少,但带来的深远影响是客户越来越少到网点,越来越少打开银行的应用软件(APP),越来越多地打开第三方支付的APP,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链将会降至最为脆弱的状态。第二,客户支付行为大数据的积累,具有深刻的前瞻性意义,是银行实现转型突破的一个珍贵钥匙。目前已初具雏形的未来商业形态将是消费者主权回归后的消费者对企业(Consumer to Business,C2B)模式,这要求银行要以客户需求为主导提供精准化的千人千面服务。如果银行丢失了客户的支付行为数据和支付融入的场景生活数据,将无法实现客户画像,更谈不上精准化乃至智能化的营销,银行将会被动处于与客户隔绝的信息孤岛,进而也就很可能会丢失航向未来新业态的船票。

技术进化影响难以预期,必须主动应对

回望过去的5年,新兴技术举不胜数:终端智能机的覆盖,存储计算能力的廉价化,网络的全面覆盖以及低成本应用,软件的免费化使用,超文本协议全球标准的建立,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互联网技术标准的建立、规范的统一和立法的保护。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参与者,试问,5年前我们能够预见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吗?我们能够预见到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网民和手机网民规模分别达到6.88亿和6.20亿吗?我们能够预见到优步到站即走的支付宝代扣吗?

我们能够预见到国内主流银行非柜面业务交易笔数迁徙率达到95%吗?我们能够预见到一些先进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线上化销售率达到85%以上吗?展望未来,对于解决了便携问题的折叠屏技术、可穿戴设备技术、物联网技术、量子通信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深度人工智能等等技术,我们能够预料和想象其将会带来怎样的聚合效应和涟漪效应吗?中远期未来银行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又是难以设想和规划的,我们必须主动地参与和应对,才能够利用好互联网技术的有效价值,把握互联网时代银行发展的主动权。

银行因进入异质化时代而分化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将会带来银行网点形态的彻底转变,线上营销模式也将彻底变革。产品模式、网点形态、与客户的线上交互、机器人的智能投顾服务、可视化服务等业务模式均将发生广泛的转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聚合效应和不断扩散的涟漪效应将日益明显。如果银行的技术和应用能力没有汇入互联网化的洪流,那么银行的产品将没有独到性和竞争力。反之,如果银行能够在产品设计中创造自身独到的技术应用,那么这个独到的技术应用与产品之间就会产生一种“魔盒”,这种“魔盒”对于同业来说是一个“黑箱”,也是一种极难复制的能力。至此,银行将会产生异质化,异质化带来分化,最终银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是非“有” 即“无”的局面。以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为例,该产品所依的社交数据及纯线上的身份认证体系,具备不可复制性,令其他银行难以模仿和克隆,形成了微众银行独到的竞争优势。

中小银行的优劣势分析

中小银行的优势

第一,中小银行具有较高的灵活自主性。中小银行扁平化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实现快速决策,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从而更易实践互联网化的理念和思维,解决客户的订制化问题。除此之外,中小银行有较高的自主性去顺应互联网时代规律建立起更为灵活的激励机制,从而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

第二,中小银行具有潜在的区域优势。中小银行植根于当地,熟悉当地的市场和客户,在相对区域的本地特色化方面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控,更能够打造出贴身于当地客户强需求的、易被广泛接纳的、具备较强黏性的用户入口。与此同时,中小银行在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方面具有较多的地缘优势,这使得中小银行较为容易地争取到客户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等方面的优先开采权,抓住排他性的商业先机形成独家竞争优势。

中小银行的不足

从观念角度说,中小银行从战略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高,未能积极推进在全行体系内全员植入互联网基因,导致行内员工的认知不足。

从能力角度说, 中小银行的信息技术(IT)能力和人才储备相对较弱,难以满足互联网产品创新性、多样性、快速性的要求,对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的突破式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牵制。

从定位角度说,部分中小银行将自身定位成“全面出击”型,但其自身资源有限、能力不足,最终反而会失去重点,牺牲特色,徒劳无功。对于将自身定位成“聚焦突破”型的中小银行来说,在顺应互联网转型趋势的大前提下,每家银行所面临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又各不相同,中小银行可能会难以找准符合自身资源禀赋、适应当地客户的聚焦定位。

中小银行的应对之道

理念重视,行为拥抱

互联网+的时代浪潮才刚刚开端,对于银行来说,其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经营理念、盈利模式、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的重构效应将会越来越显著和深刻。中小银行一定要重视互联网可能带来的深度的乃至颠覆性的影响,要有将互联网基因植入自身、将自身融入互联网+的理念和行动。只有真正地尝试和应用互联网,才能够真正地感悟理解其潜在的魅力与机遇,最终才能够真正有所得。

分类聚焦,一点突破

鉴于资源的稀缺性,中小银行要聚集起自己的能量,以独到的视角找准某些市场核心需求,倾斜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和重点产品,以特色化的产品为武器打开突破口,实现有限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例如,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了专门经营销售终端(POS)贷的事业部,跟第三方支付机构展开广泛联合,以POS机流水数据为基础结合本行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自动审批、放款的全套流程,这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数据价值实现了竞业突破。

扬长避短,善用资源

中小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快速决策机制,充分发挥自主灵活的优势,快速实现市场需求响应,抓住发展先机。中小银行更加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做到接地气,懂客户,善用政府资源,打造本地化特色。如江苏银行利用江苏省国税开放的税务数据,打造了纯线上的、基于个人的小企业授信产品—“税e融”,实现了在江苏省内、深圳、杭州、北京、上海5个区域的直接线上授信业务。其后,江苏银行又联手甘肃银行,将“税e融”的运营模式、风控模型等核心技术,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与甘肃省国税的开放数据结合,实施纯线上联合贷款业务。这是一个融入了互联网思维的全新范式,也是商业银行善用资源、挖掘市场先机的典型案例。

构建互联网+的保障

中小银行要构建适合互联网基因融入的组织架构保障。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尝试探索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的组织模式,既让体系内推进互联网+的机构在嫁接互联网基因的时候具有主动性和适应性,也能够适度规避原有传统银行的文化、流程对互联网化尝试带来的禁锢和掣肘。并且,中小银行要培养起适合互联网的人才队伍保障。没有人才就谈不上落地。互联网人才,必须集跨界性、复合性、专业性于一身,而且还要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这部分人才是目前市场上较为稀缺的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做,而且要抢抓时间做。此外,在互联网时代里,IT技术是生产力,是进攻的武器。中小银行要尽可能地充分发挥IT技术在产品设计、产品实现、市场营销、客户体验等方面的力量,以IT技术带来的智慧化、精准化的优势去抢夺市场的蛋糕。不仅如此,中小银行还要充分把握信息时代里的数据价值,提升数据整合能力和数据价值创造能力。

从某种角度上说,中小银行从事互联网金融就如同进行黑暗森林里的生存游戏,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参与者们并不能够用常态化的思维来规划固定路径。必须保持开放的姿态和超强的学习心态,以高度敏锐的认知,适时把握前进途中的机遇,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配以敏捷的行动,在游戏中争得半步先机,才能够真正达成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创新转型,从而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获得良性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