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上市系P2P平台:盈利难仍是痛

上市系P2P平台:盈利难仍是痛

发布时间:2016-04-25 分类:趋势研究

上市系P2P平台有其资本上的优势,在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少有领先。但目前看来,这一类平台业绩分化情况非常严重,且多存在盈利短板。

上市公司平台透明度颇高

P2P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曾吸引多家上市公司转型进入该行业。据网贷第三方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份,上市公司参与P2P业务的有64家,形式分为全资控股、参股和多家合办三种方式,其中参股的比例最多,超过70%。

面对这轮监管的收紧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多家上市公司证券部负责人肯定地表示,公司会按要求进行披露,这不存在任何障碍。目前,很多大平台已经将项目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公示,网贷第三方上有491家公司公布了包括前一日成交额、近30日成交额、平均利率、平均借款期限等在内的信息。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大金重工旗下的投哪网、腾邦国际旗下的腾邦创投、熊猫金控旗下的银湖网等上市系P2P平台赫然在列。

除了在同一平台公告信息,部分平台还在平台和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了经营状况,如萃华珠宝旗下的珠宝贷就在平台上按季度公布运营报告和监管报告,还包括《借款及担保合同》法律意见书和立信会计事务所出具的专项核查报告。冠城大通的海投汇纳也被入年报,披露营业收入、应付账款等信息。

除了信息披露,对项目和质押物的描述在上市公司的P2P平台上也较为清晰的呈现,如熊猫金控旗下的银湖网,网站上可以看到借款人的学历、资产和信用记录。海投汇还对以汽车为质押的资产,标注了车牌号。

“上市公司旗下的P2P平台大概率是健康公司,且都对项目进行了清晰的描述,第三方存管银行落实也到位,而问题平台基本连项目内容、前景和借款人信息都提供不全”。中融民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翟丹斌认为,上市公司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对P2P平台的运营透明对有着间接要求,越接近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少。

P2P平台盈利仍是短板

虽然背靠上市公司大树好乘凉,但这些平台业绩分化严重,且多存盈利短板。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是一个重量级平台,中国平安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陆金所注册用户数超过1800万人,累计总交易量超过1.6万亿元。其市值也已经进入中国互联网公司业内前七。而相对的,不少P2P的注册平台仅有几百人,如拓日新能旗下的“天加利”平台,截至今年3月末,注册总数不足400人,待收仅123万元,投资总额276万元。

网贷第三方数据显示,多数上市系P2P的平台投资人数不足千人,大多数平台成交量在10亿元以内,这个数量级的成交额按照2%~3%的行业水平收取佣金,每月的利润很微薄。如果聘请第三方机构做风控,还有一笔风控服务费。大金重工旗下的投哪网工作人员表示“前期做活动投入较大”。高调转型的熊猫金控在2015年年报中公布了旗下银湖网的财务数据,全年营业收入为2564.18万,亏损1093.61万。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由于前期投入2亿元,加上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导致还没有进入盈利期。

拓日新能旗下的天加利P2P平台金融部门一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旗下的P2P平台大多数是和主营相关的,这可以作为上市公司内部金融板块的一个重要补充。例如拓日新能的天加利项目都是和上市公司有业务联系的新能源企业。与此类似的还有诺普信旗下的农发贷,主营化肥、农药,就贷款给种植大户;萃华珠宝和东方金钰、金一文化共同投资的珠宝贷就为珠宝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我们相当于为客户提供一些便利,利率只有6%,低于市面上大部分的平台,而且公司目前没有大力发展P2P的计划,因为新能源行业利润率不高,公司资金没有那么充裕,”该研究员说。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是跨界涉足P2P,耗费漫长的资金投入期拓宽市场的愿望不很强烈,而与主营相关的平台则免去了拓宽市场的大量花费,而合作时的信用程度则可以作为征信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