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 以“去杠杆化”的供给侧改革思路来监管P2P

以“去杠杆化”的供给侧改革思路来监管P2P

发布时间:2016-05-09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南方网

监管,是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关键词。4月中旬,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为期一年。当日,国务院批复并印发与整治工作配套的相关文件。据悉,文件由央行牵头、十余个部委参与起草。

在这份统领性文件之下,按照“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共有七个分项整治子方案,涉及多个部委,其中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将分别发布网 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专项整治细则,个别部委负责两个分项整治方案。由于此次整治涉及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 关将密切配合参与其中。

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名从业人员,我认为,监管和整治是必须的,现在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龙蛇混杂泥沙俱下,的确有骗子,为数还不少。但并 不是所有人都是骗子,最近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说了一句公道话,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习大大也说,e租宝和中晋系,是打着互联网金 融的旗号,实质干的是非法集资的勾当。

所以,这个行业的确需要一场整治,但如何整治?如何监管?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技术活。

P2P的经典模式是信息中介,如美国的lending club模式。lending club是最经典的P2P,就是纯信息撮合匹配平台。简单地说,就是有人发布借款需求,比如有人要借3万块,半年,愿意给8%的年利息,这变成了一个标, 然后有人愿意出借3万块,半年拿回4个点的利息。lending club这样的平台就负责撮合。让愿意借出钱的人看这个要借款的人的资料,平台不管最终能不能还上钱,不对还本给息负责,不增信,不担保,没有风险。

这个模式看上去非常干净简洁,在美国还可以。因为美国的金融生态很丰富,大部分美国人的需求在互联网金融之外就得到了满足,美国人的信用评价体 系完整,P2P平台上的出借人很方便了解借款人的情况。最重要的是,美国人没有通胀焦虑,对手上的钱没有很高的保值需求,美国人几乎没什么储蓄,基本上借 债透支信用卡,lending club这样的平台其实是个非常小的角落,就是覆盖一些爱存点钱的奇葩美国人,让他们有机会放贷给一些着急用钱很难搞到钱的另外一些奇葩美国人。P2P在 美国纯属是一个小众市场。

但中国不现实,几乎99%的P2P都不是这样做的,改起来不是不可以,但整个行业会急剧萎缩,聊胜于无。

在现实情况下,是否可以考虑这样监管:

1、强化P2P平台的信息披露。

2、加强行业自律。

3、P2P要做资金托管。但这一点特别有意思。银行是不可能同意为P2P每一个客户开设一个账户的,成本太高,P2P也支付不起。P2P一般和某家银行签订风险备用金托管协议,但迟迟不把钱打入。银行后来一看,P2P风险太大,自己也不想管,就算P2P打了钱也不接。

我倒有个想法,P2P需要第三方支付,甚至开通很多家第三方支付,尤其他们愿意开通微信或者支付宝的第三方通道,这样客户购买P2P产品的时 候,很方便付钱。监管部门能否让腾讯和阿里承担为整个P2P行业交易和资金托管的责任?让A(阿里)T(腾讯)专门负责,他们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让第三方 支付从AT来走,允许P2P直接进入信用评价数据库,这样方便他们来判断用户风险。作为交换,P2P将自己的客户逾期和违约信息发给腾讯和阿里,有助于腾 讯和阿里完成征信数据。让腾讯和阿里也有动力。

4、在监管的业务模式上,大额的钱要匹配大额的投资,小额的钱要匹配小额的投资。期限短的要匹配期限短的。先划定同类项,然后再匹配对应。不能 玩大腾挪。比如说P2P,不一定像经典模式那样,绝对一一对应,但至少要做到相对的一一对应。线上资金端基本上是由很多小额资金流入,那么对应的线下资产 端就应该是小贷业务。小笔对小笔。大量的人力要用在线下的小额资产端找寻上面。平安小贷、宜信小贷、小牛普惠都有上万人的线下资产端队伍,匹配线上的资金 端,这是对的。体系里面有资产端的发现和创造能力,这是对的。相反,e租宝、中晋这样的公司都是大量人力放在线下的资金端,用大量人力来找客户的钱,而不 是找愿意付利息的客户。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现在中国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一般而言,下行周期的机构资产风险要高于个人信用欺诈的风险。道理很简单,你借给我3万块,我年收入30万,我不会 跑,因为犯不着。你借给我3000万,我可能会跑路。找到优质的大额机构资产,当然很省事,但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大额机构资产往往都是那些垃圾资产有毒资 产,融不到钱,所以就到处推销。借给这些机构,一笔收不回,就很麻烦。所以业界非常担忧红岭创投,也是这个道理。红岭创投动不动爆出坏账都是几千万上亿。 相比较而言,个人信用欺诈是稳定的,概率不会突然就上升很多,坏账肯定会有,但不会一笔收不回就有流动性危险。

5、这一轮暴露出来的触目惊心案例,主要属于财富和资产管理机构。这一块才是真正的高风险发作区。谁线下资金端的人力庞大,单个客户投的钱多, 做的广告最离谱,谁就最危险,谁最接近于非法集资。非法集资不是一个太宽泛的“帽子”,见谁扣谁,而是要根据业务的特点、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匹配特点、推销 的重点,来综合判断。

6、现在很多媒体一看到民间金融给出8%、10%、12%的利息就大骂骗子,意思是怎么能给这么高的利息,你们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做到这么高?

民间创新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没有银行保险牌照,不能低成本吸收资金,所以银行是在低利率风险区,而民间金融是在高利率风险区。一概认为低利率风险区就比高利率风险区的风险整体上要低,这也是一种偏见。如果这样的话,为啥银行坏账上升这么快,都要做债转股了?

所以一切都要看业务的特点。道理很简单,如果投资金额很小,就3万块,期限很短,也就半年,12%的利息也就几千块。这样的借款人危险吗?当如 果金额很大,期限又长,利息还特别高,这才危险。比如中晋推销的期限2年门槛100万以上的合伙人基金,给出的收益20%以上。这样的借款人才危险。另外 我多说一句,如果金额很大,期限又长,利息还低,这样的借款人就不危险吗?银行的房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业主借1000万买房子,20年还,支付出的利 息就是5个点左右,不高,但这个房贷就不危险吗?每个月都要支付6.5万。吓不吓人?这就是很多一线城市楼市的现实。很吓人的现实。所以看待民间金融的高 利息,也要看这个利息的来源是什么?是金额小,期限短,利息高,还是金额大,期限长,利息高?穷人也可以偶尔住一晚5星级宾馆,不会造成重大的财务冲击。 但如果有钱人天天住4星级宾馆,住了20年,这也是一笔令人不堪重负的财务负担,更容易破产。

7、对民间创新金融的监管,不能一刀切,因为类型实在不太一样了。有时候监管风暴一来,往往第一层摧毁的是那些最好的P2P,因为它们的模型是 建立在小额和快速周转业务上的,它们没有大额的欺诈风险,但流动性是最脆弱的。老百姓不理解,一看监管风暴,就一个劲的挤兑。良币经常在劣币之前被淘汰。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监管风暴和舆论攻势,不仅让行业自卑,把很多人吓坏了,同时还造成了很多敲诈和收保护费。大量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 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发生了员工离职索取封口费的习惯,不给的话就要在自媒体上告发。平台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问题,在监管风暴的大气候下,只得息事宁 人,花钱打发那些刁钻的员工。其他的员工一看,好欺负啊,都来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