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金融:2万亿市场下的机遇与挑战(上)

互联网金融:2万亿市场下的机遇与挑战(上)

发布时间:2016-06-15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金评媒

据《网贷行业2016年5月月报》显示,5月份全国网贷行业成交量为1480.17亿元,环比增长3.44%,是2015年5月份成交额的2.43倍。而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额也突破了第二个万亿。

相较于第一个万亿的7年时间,“攻破”第二个万亿仅仅用时7个月。7年和7个月,两个“7”的碰撞,不单是一次巧合,更让我们从偶然中找寻出了通向必然的路径。

诞生于市场,成长于用户

美国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创始人Peter Renton,在上周末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演讲上就曾提到,美国网络借贷的发源动机是由于传统银行的借贷模式,无法建立起中小微企业与投资人之间正确的对话渠道,所以直接导致了供需两面的不匹配,而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则正好解决了这一痛点。

虽然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迟于美国十年方才“诞生”,但与其相同的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也诞生于“供需两端的市场需求”。银行一方面声称“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却将大部分资金流向房地产、路桥建设和其他大型国家工程,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要不就是融资难、融资时间长;要不就是面临高达30%的融资成本。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源与发迹,不仅是推动创新产业的结果,更是顺应市场而生的产业需求。恰恰是这种需求带动了互联网金融5年的爆发式增长。

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3月,中国网络借贷平台已从2012年的40家增长到3984家的惊人数量,2016年3月份全国总成交量为1380.95亿元。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达17292.33亿元。短短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已达到了跨时代的发展模式,并以1020亿美金的市场估值超越美国成为该行业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不可否定的是,与前几年相比,如今谈起“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我们不再一味以“创新”、“互联网思维”为其定位,而是从“普惠”的角度去展望它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从一个“呱呱坠地”的概念成为惠及全民的主流理财方式,而同时,这种需求也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去糙取精”的原动力。 

成长的“烦恼”下,是“量”到“质“的转变

庞大的普惠金融需求把中国互联网金融带向了2万亿的关口,而互联网金融人也正在摸索如何将这种庞大的市场基数转化为更具有粘性的用户基础,以迎接不久后的3万亿和4万亿市场。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突破行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瓶颈”,更是对行业走向的精准预判。

转变一:加强风控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人清楚认识到,保障用户最核心的利益在于风控。通俗地说,风控即是保障投资人投资利益的安全。如何把借出去的钱顺利要回来?这是风控最根本的要素,也是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由中央带头的监管政策将行业门槛、行业红线以及安全措施进行了明细的规定,而从平台自身说,如何把“贷前、贷中、贷后”作为完整体系来进行严格管理,更是考验一个平台风控能力的关键。

不论是征信环节、信息透明化程度还是资金保障体系建设,各风控流程正趋于更加细致和完善。而大数据运营以及科技创新也即将加快运用步伐,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的风控高度。 

转变二:资本与品牌竞争力

过去的投资人过分依赖高回报率,而5年的沉淀不仅唤醒了行业的理性,也促进了投资人风险意识的加强。相比过去,安全性逐渐成为投资人的第一考虑。而这个安全性,转化至平台本身,也就是资本实力和品牌效应。

从2万亿的关口前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企和大影响力的品牌开始进驻互联网金融。这些实力型企业的入驻,在带来强大资本的同时,也将资本转化为平台安全体系的建设力度,将用户体验提升到另一个新的层次。

知名国有企业光大金盛负责人日前表示:一个平台的资本背景与品牌附加值,其产生的作用和效应将最终回归到投资人的理财安全上,这是满足市场需求的立足点,也是在从“质”到“量”的调整中必然经历的方向性转变。

国企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渠道布局,让国资平台与一般平台相比,更具备了风控方面的优势,由国企光大金盛注资控股的君享金融网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在优秀金融服务团队、优质信息技术支持、严格风险控制体系和精细资产筛选流程的建设上更为精细及完善。资本带来的不仅仅是体系上的完善,在数据运营、创新科技和安全保障上,强大的支持同样赋予平台更多“利器”。

从成长到成熟,是每个行业发展必经的过程。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发现希望、看见问题、寻求转变,又再度找到方向。这是互联网金融逐渐成熟的标志,也是展望下一个3万亿、4万亿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