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后的发展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后的发展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6-07-28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和讯网

不论是叫普惠金融也好,互联网金融也好,或者用时下最新的名词金融科技(Fintech),都离不开金融的本质,即以契约精神为条件、以风控为核心。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开放、平等、竞争、自由选择、去中心化的精神和金融相结合,改变传统金融的模式,实现简化服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和门槛、资费,为普通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专业、定制化的服务。

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金融科技峰会上,朗迪联合创始人兼总裁Jason Jones(杰森· 琼斯)说:“中国是金融科技行业的领先者,只是世界还没有意识到,目前全球最大的五个金融科技企业有四个在中国。可能是因为这些公司还不是上市企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蚂蚁金服购买了马来西亚相关公司的股份,盛大也收购了Lending Club的股份,表现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的步伐也在加快。”

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后的发展与挑战

征信体制有待完善

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3亿多是有信用记录的,这说明未来针对个人的金融服务还有很大想象空间。宜人贷CEO方以涵指出:“中美互金行业所处的机遇是不同的。美国目的是为增强用户体验和减少交易成本,而中国互联网金融更要侧重于‘未被满足的市场’。”另外,中国是信用体系缺失的市场,而美国有成熟的三大征信体系,每个公民都有很完善的信用识别,而中国征信体系是被分割的,只有央行的征信体系。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添说:“如果能通过大数据或者新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能力,那么互联网征信、互联网股权融资的未来空间会更大。”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对象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服务、“看不见,够不着”的群体,一旦征信问题能够突破,结合消费者在各个入口一举一动的数据流,就可以将消费者进行标签化、个性化甚至是情感化定位,这样,不仅互联网金融企业能降低运营成本,每个消费者、投资者都有可能得到个性化的财富管理建议。

即使不再烧钱,也能够自我造血

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国P2P平台累计为4127家,停业及问题平台总数为1778家,占总数的43%。关停的原因很多,比如自身经营不善,e租宝和Lending Club的爆炸性负面新闻加剧了行业环境的恶化,一些平台选择主动停业等等。有行业专家预测,未来的P2P平台数量可能不超过200家,甚至进一步减少。

互联网金融发展五大趋势:

1。行业集中度提高。

2。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银行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获得了银行牌照。阿里到底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还是一家新金融机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

3。利率将不断下降。现在互联网金融对借款人的利率可以高达20%,在整个经济下行压力下显然不可持续。由于无法有效地识别借款人风险,只能提高利率,对冲风险。从长期看,随着识别能力提高,利率可望下降。

4。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经过过去几年非理性的狂热发展之后,互金企业都迎来了转型。盈利是不是可行?商业模式是不是可持续?只有一个概念显然是不行的。

5。回归理性。过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金融压抑的结果。很多人从银行没有办法拿到贷款,不得不去地下钱庄,互联网金融只不过是阳光化罢了。但随着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压抑减轻之后,互联网金融的高潮将会回落,迎来更加理性平稳的发展阶段。

从金融科技峰会CEO们的发言中能明显感到,互金行业已经在抬高和建立行业准入门槛,以促进行业的稳健和良性发展。目前也有一些平台已经实现了净利,即使不再烧钱,也能够自我造血。

任何创新都有可能失败

目前中国金融科技的业态种类远远多于欧美。但从三个维度看,还面对着三大挑战:

资金端——现在互金资金来源还是个人零散资金,不能接受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前段时间已有公司在证券市场发行了一期2.5亿债权,据说已在筹措二期发行。据说该笔债权发行并不理想,机构大多还是保持观望审慎态度。互金证券化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9月21日,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互金的证券化一方面打通了消费贷款者和市场投资者之间的资金融通,另一方面也让互金平台有了更好的资金获取渠道,有助自身“造血”。

资产端——优质资产荒!如何找到优质的资产?目前行业已经慢慢显现出分化,更加专注,比如聚焦三农金融、三四线城市、小微企业、城市白领、学生、产业链等垂直细分领域。

政策风险——要尽快建立起行业政策、监管制度。现在的互金企业大部分都将总部设立在北京,可见行业对政策极其敏感。

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政府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要有风险的容忍度。我们不能只看到创新的好处,而不愿意面对创新的失败,实际上任何创新都有可能失败。我们还记得在21世纪初的美国互联网泡沫,当年全世界都为互联网疯狂,但最后纳斯达克崩盘,从5000多点跌到1000多点。经过这样的洗礼,美国互联网没有消灭,反而进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阶段。我们对于今天的金融科技应该有同样的心态,既要相信金融科技的美好未来,也不能对当前的风险有过多的恐慌。监管是需要的,自律也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