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舶来的智能投顾:"中国经"难念 或沦为"流量生意"?

舶来的智能投顾:"中国经"难念 或沦为"流量生意"?

发布时间:2016-08-08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国际金融报

国内智能投顾蛋糕的“分食者”从四面八方而来,有带着互联网公司基因的,如京东金融;有传统金融机构主打的,如平安一账通;而最多的还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推出的,如宜信。

然而,兴起于美国的智能投顾能否在差距巨大的中国金融环境中真正成长起来,还有待观察。

想象一下,当你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财务状况、投资方向、风险偏好,然后计算机会自动根据各种金融投资理论为你创建一个最佳投资组合,这听上去是不是挺酷的?

这是智能投顾行业希望呈现的未来。在过去几年,智能投顾成为美国金融科技界最热门的投资领域。而从今年开始,这股风潮也吹到了中国,包括平安、京东、宜信、百度等重量级玩家都宣布了智能投顾的战略。

不过,中美两国金融环境差异巨大。一个显著的差别是,中国投资市场金融工具较少,智能投顾实践难以发挥出超过传统投资方法的优势。那么,诞生于美国的智能投顾服务是否真的能在中国开花结果呢?

中美差异大

智能投顾在美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11年Wealthfront的诞生。

Wealthfront前身是一家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后转型为一家专业的在线财富管理公司,借助于计算机模型和技术,为经过调查问卷评估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投资组合建议。

根据Wealthfront的宣传,他们认为自己每年可以给客户提高4.6%的收益,而这部分收益经年累月在几十年中可以带来额外200%的收益。

如果仔细分析Wealthfront提供的几种途径,会发现其中大部分与避税相关。而这也是智能投顾网站在美国赖以生存的根本。

在美国,投资需要缴纳多种税收,包括股息税和资本利得税。而不同的交易及报税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纳税结果。Wealthfront将人工避税改为机器操作,并对其进行优化。由于这部分的收益是立竿见影的,因此成为了智能投顾最大的卖点。

而另一方面,智能投顾大规模使用ETF这种低成本指数基金,以代替管理费昂贵的主动型基金。这部分省下的管理费就可能接近2%。

总体来说,美国金融行业人工费贵,获得投资顾问服务的门槛高。而智能投顾成本低,也节约了用户的费用,因此具有吸引力。

但是在中国,情况却大为不同。首先,国内不征收资本利得税;其次,ETF基金和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差异不大,而ETF基金的可选择范围较窄,无法做到分散风险。因此,美国智能投顾最核心的技术,在中国却毫无用武之地。

对此,京东金融方面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称,目前国内智能投资顾问都还处于研发布局阶段,市场定义较为广泛。但好的智能投顾产品应包含三层价值:大类资产配置、择时和选品,只要在任何一个层面凸显并验证价值就是值得肯定的智能投顾产品。

注意合规风险

智能投顾想要在中国发展,也必须思考合规性风险。

6月,各地证监局都下发了关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业务自查整改的通知。其中,一些地方证监局对互联网咨询业务提出了整改要求。比如,深圳证监局在通知中提到,“提供投资顾问服务人员应符合相应资质条件与法规要求,以及提供投顾平台的公司须取得证监会许可。未经许可开展此类业务属于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活动”。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目前投资顾问行业惟一的牌照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证,1997年出台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必须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中国证监会的业务许可”。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证监会官网最新披露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名录显示,截至2016年5月,全国获得证券投资咨询牌照的公司只有84家。

薛洪言表示,证券投资咨询属于门槛较低的牌照,根据《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注册门槛仅为100万元。不过,由于证券投资咨询行业业务种类单一,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均面临着盈利和业务可持续难题,因此监管机构放缓了牌照发放速度。

而在牌照的限制之下,目前国内大多数智能投顾平台的定位是信息中介,比如为客户提供投资组合推荐,为平台上的货币基金、股票基金、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进行导流,不涉及具体证券的买卖建议。

京东金融总裁金鳞就曾表示,京东金融拥有基金代销牌照,因此平台上大类资产配置的建议其实提供的是基金代销服务。“我们一直强调要在合规合法前提下开展业务,按业务发展需求申请相应牌照”。

薛洪言认为,目前涉足投顾领域的平台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为客户提供投资组合推荐;第二类平台的投顾业务本质上属于平台发行的定制化ETF组合产品;第三类平台涉及到证券分析、具体投资建议等业务。只有最后一类属于比较典型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要持有相关牌照。

或沦为“流量生意”

核心技术难实现、商业模式不清、牌照又难拿……那么,智能顾投在中国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据记者了解,“火”起来的一个原因是P2P平台的转型需求。自去年开始,网贷行业进入合规期,市场环境遇冷。盈灿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7月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为2281家,创下近一年来正常运营平台的新低。

今年以来,包括积木盒子、PPmoney、挖财、人人贷等P2P平台都公开宣布拟进军智能投顾领域。

智能投顾领域的另一群“玩家”是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集团,比如京东、百度、宜信等。对于它们而言,更加看重智能投顾背后的财富管理生意。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预计,参照科尔尼公司对2020年美国智能投顾市场渗透率达到5.6%的预测,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单一、投资者尚不成熟,2020年国内市场渗透率以3%计,参照《2015年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给出的174万亿元的管理资产总规模预测值,智能投顾市场资产管理规模约为5.22万亿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市场因为拥有投顾牌照,做智能投顾业务的创业企业某种程度上提供的是FOF(基金中基金)产品,而国内因为牌照管理方式不一样,目前机构还不能直接打理配置用户资金。

那么,这些智能投顾平台是否会沦为“卖水”网站,最终还是比拼获客能力,做着流量的生意?

对于这一点,相关的公司似乎并不避讳。京东金融方面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称,与其他平台相比,京东金融的获客能力是显著的优势,还能更精准地找到目标用户,提升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