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金融企业炒股之路能否走得通?

互联网金融企业炒股之路能否走得通?

发布时间:2016-08-15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金融投资报

尽管当前的股票市场表现平平,但BATJ等互联网公司依然对布局证券业务乐此不疲。和BATJ布局各种行业一样,BATJ布局股票业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股票获利,而是为了继续增强用户黏性。尽管2016年以来证券市场的表现依然糟糕,但证券市场上的活跃用户依然很多,在互联网金融的思维下,券商需要开拓思维,获利方式不能再局限于用户即股民的交易佣金、手续费等方面,而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转化。

BATJ布局股票业务,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引流”,在获得大量用户之后,从其它方面包括金融和非金融等业务,寻找更多的盈利点。可以说,当这些电商巨头中,只要有一家介入消费群体大的市场,无论是蓝海还是红海,其它电商巨头也会想方设法介入,否则就很可能失去大量用户,从而影响到未来盈利战略。

如今,流量就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布局股票业务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多个互联网巨头平台上发现,这些平台几乎能够处理任何事,大到缴交住房月供、办理出入境手续,小到缴纳水电费、手机话费等等。只有平台能够处理的事项越多,才越有可能培养忠实用户,才能让更多的用户长期停留在平台之上。这些应用都是大多数人群会使用的应用,股票业务亦是如此,首先以锁住消费人群为重,至于后期通过什么方法盈利、如何盈利,都是企业后期再去探索的事情,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互联网金融公司进军证券市场的最大障碍还是在于人才,由于证券人才并不容易培养,大部分企业将会通过高薪聘请等方式吸引人才。既然能用钱挖到人才,这也意味着竞争公司能用更丰厚的报酬将人才再度挖走。此外,互联网金融公司业绩已经涉足到各行各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大而不专,专业能力不强的短板在日后可能会逐步显现,反而拖累企业日后的发展。此外,政策的监管、相应的制度将从政策上限制互联网企业进军证券市场,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公司进军证券市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慢慢探索、不断试水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公司当前在证券市场的表现并不高调,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高调。在当前市场行情普遍不好的情况下,高调的宣传未必会吸引到大量用户,甚至有可能出现负面效果。另一方面,证券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当前环境下也必须谨慎行事、顾虑周全,过于高调很可能被监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关注、调查、约谈,更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排挤、曝光出负面消息。因此,目前的低调,也是为了后期的扩张和高调做准备。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公司进军证券市场主要靠与券商的合作,以及通过自身技术研发股市行情软件。通过与券商合作,能够节省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大量准备工作,能够快速引入成熟的券商运营方式,为平台用户提供相关的证券服务。由于当前绝大多数券商都是使用外包的软件,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互联网金融公司自身研发的行情软件能够实现差异化,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衍生服务,从而实现客户的争夺。

我认为,BATJ与券商的合作模式可以持续到这些公司获得了相关资质牌照,但这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整体来看,这种合作模式会对BATJ和合作券商形成共赢的局面,有助于双方公开开展相关业务。

从当前阶段来看,BATJ与券商合作一来能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与券商直接对接,省去了大量本应该自己准备的工作;二能让自己的客户和券商的客户相互转化,共同为双方引流、创造更多的效益;三能规避各种限制,同时可以实现业务的快速扩张,通过研发新型产品吸引更多客户。


监管层是否会向互联网金融公司开放证券交易牌照,需要看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几年来的表现。如果互联网金融公司涉足证券市场,为证券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且相关制度已经制订,互联网金融公司是非常有望获得交易牌照的。如果各种事情都没有做好,对资本市场起不到积极作用,牌照就很难说了。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已经涉足各行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即便是没有获得各种牌照,依然积极的开展了各种行动,通过各种渠道挖掘盈利点。也就是说,监管层不发牌照,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不会担心,不会因此而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