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消费+场景:消费金融的发展路径

消费+场景:消费金融的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6-08-15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零售银行月刊

“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如此表态。尽管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已不是新闻,但在今年两会上重提,足见国家对消费的重视。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各层面改革不断深入,“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此消彼长。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顶梁柱”作用。开展消费金融服务已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的热门趋势。

各类机构竞相发力消费金融

3月8日,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发布“二胎贷”产品。只要一张“亲子照+出生证明”,最高可贷到20万元,线上线下都可申请,吸引了众多眼球。简单易行的信贷方案,或试图实现个体消费产业链条的全覆盖。

可以看到,2016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相关食品、服饰、医疗、母婴、家用和教育培训等消费需求有望迎来新的增长,而消费金融如果能够服务一个人的完整消费链,释放的潜力不容小视。

当然,除了“二孩经济”可能带来的促消费动力,伴随各领域的消费热点相继释放以及各种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大力鼓励并发展消费金融正成为当今的主旋律,业内也普遍看好未来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机遇。

市场分析认为,中国居民消费杠杆力水平依然比较低,后工业时期,消费必然成为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消费金融领域是少有的蓝海领域之一。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类机构通过不同途径开展消费金融服务。一是经银监会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即消费金融公司,发起股东有商业银行、百货商超以及外资银行等,主要从事车、房以外的消费金融服务;

二是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相对而言,银行开展的消费信贷涵盖较广,包括房贷、车贷及其他居民消费,信托则通过其特有的结构化设计提供消费信托服务。

三是包括电商、民营企业或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中互联网金融因具备高效灵活的特点发展迅猛。

参与主体越来越多,消费金融市场到底有多大?据央行统计,截至2015年末,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是一般贷款增速的1.6倍,且近几个季度呈加速上升趋势。

此处消费信贷的口径是除了住房贷款以外的其他消费贷款,如装修、旅游等。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起步晚,发展并不充分。2015年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约94万亿元,居民消费信贷的份额约占20%,而这一比例在美欧发达国家则超过60%。

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如何让更多人享受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公司的实践是“消费+场景”,如校园、医疗和商场等都是具体场景。《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显示,消费金融领域有几个趋势越加明显:场景入口化、金融嵌入交易,场景与金融结合使金融更有温度。

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深入推进,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和特征将逐渐数据化,使未来消费金融服务从客户准入、预授信再到审批和风险控制的全流程都将通过数据驱动。实践中需要研究消费者个性需求,开发与消费者行为紧密相关的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互联网+”浪潮中,场景和流量是王道。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为国内个人和家庭消费领域提供了重要工具,如分期乐专注于大学生分期购物,从大学生分期购买手机切入市场,逐步拓展到3C数码、运动户外、洗护美妆和吃喝玩乐等其他品类,渗透到了中国3500万大学生日常消费的各个场景。

除了分期购物平台,以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将金融植入各类生活场景中,开展消费金融好似信手拈来,如蚂蚁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和百度有钱等。

建立细分人群信用评估体系

然而,目前消费信贷发展还受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的制约,存在较多问题。如在全消费场景和巨大流量中,很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分期消费网络平台上存在由于一些大学生经济独立性较差、攀比心理强和信用意识薄弱等导致违约行为和不良信用记录发生的情况。

分析认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这种新兴业态的监管执法需要有关部门协同跟进,平台自身也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风控体系,同时加强理性消费教育引导,并建立细分人群信用评估体系。

同时,针对实践中有组织的欺诈行为,希望全行业能联合起来,建立黑名单共享联盟,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联手打击有组织的欺诈行为。


对那些缺少金融服务的区域来说,消费金融是很多金融服务下沉的重要信号。消费金融以较安全的金融服务切入市场,可推动征信和风控的完善,逐步完善整个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