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 其本身就是货币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 其本身就是货币

发布时间:2016-09-01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凤凰财经

“目前,我国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已经十分普遍,然而这种方式本质上还只是一种现有法定货币的信息化过程,还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其本身就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央行姚前日前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


据了解,央行也正在筹备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姚前担任筹备组组长。筹备组将对中国法定数字货币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中国金融》上刊发。


典型系统的7大启示


姚前对现行的数字货币理念进行梳理,提出了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7个系统设计理念。


借鉴典型的电子和数字货币系统,如E-Cash、M-PESA、GDM、游戏币、第三方支付、比特币、BitMint等(有的仅是试验系统,但具学术参考价值),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和构建须慎重考虑以下核心问题。


在线与离线。目前实际运转的电子货币系统基本都是在线模式。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应能够同时支持在线与离线并行的方式。为了设计的简明,在线/离线需要有不同的规范和流程。


便捷与安全。便捷性是获得市场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性则是整个体系能够健康运行的基础。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如何权衡是一个重大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增加便捷性,在安全机制上,大额与小额的处理有可能需要区别对待。


实名与匿名。数字货币可以实行实名制,也可以实行匿名制,也可以是两者结合。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考虑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


交易与数据分析。在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交易安全已不完全依赖传统的身份认证体系,通过客户行为分析来保障交易安全、规避风险,这一方向值得高度关注。加强客户行为分析,是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要考量。宏观上,数字货币可以做大数据分析,但微观上不可侵犯合法用户的隐私。


与银行账户的关联。目前运营的电子货币系统大都基于银行账户,而纯数字货币系统则不一定与银行账户关联。


生态体系建设。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要与金融界、科技界合作,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各种新型创新技术,以优化完善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的技术框架,并充分预见技术进步,引入长期演进、不断优化的发展理念。


区块链技术的期待。区块链技术是下一代云计算的雏形,备受各方瞩目,但作为成熟的企业级应用案例尚不多见。“私有云+高性能数据库+移动终端”与“私有云+区块链+移动终端”,有可能是两个既关联又有区别的思路。让中央更强大,让数据更安全,使终端更智能,让个人的支付行为更能动,一定是未来央行数字货币追求的目标。如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面对大规模交易的速度和效率问题,区块链技术自身如何实现实质性突破?


总之,提高交易安全性和便捷性、减少清算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是数字货币发行者的出发点。


运行框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模式


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框架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认为,可以有两种模式选择:一是由中央银行直接面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二是遵循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


第一种也是目前一些类数字货币的常用模式,在这种情形下,央行直接面对全社会提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维护服务。第二种仍采用现行纸币发行流通模式,即由中央银行将数字货币发行至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行受央行委托向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存取等服务,并与中央银行一起维护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


范一飞表示倾向于第二种模式:“一是更容易在现有货币运行框架下让法定数字货币逐步取代纸币,而不颠覆现有货币发行流通体系;二是可以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共同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适当分散风险,加快服务创新,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


数字货币发行:借鉴移动支付亦需防范风险


未来数字货币流通也将借鉴目前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但同时也要防范风险,注意安全要点。央行数字货币课题组对移动支付对数字货币的借鉴进行了研究。


移动支付的种类可按支付场景、支付方式进行划分。


按支付场景划分,主要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按支付方式划分,主要包括联机支付和脱机支付。



从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上看,远程支付主要采用手机APP作为支付工具实现联机支付。近场支付采用的技术路线并不统一,但大致可分为三类——基于单独支付硬件技术方案、标准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方案和条码支付方案。


从本质上讲,基于单独支付硬件技术方案是传统智能卡支付方案的延续,标准NFC技术方案是基于智能卡和手机的支付方案,而条码支付方案的工作模式则类似于远程支付方式。



课题组指出,移动支付天然具有的便利性,将使其成为未来的主流支付方式。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需要结合这一趋势,探索数字货币流通与移动支付的融合模式。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客观上也对移动支付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未来法定数字货币的移动支付安全方面,必须建立涵盖底层硬件安全、终端应用安全、通信安全、场景安全和平台安全的保障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构筑金融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