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共享经济”催生新趋势 共享金融或能解决融资难题

“共享经济”催生新趋势 共享金融或能解决融资难题

发布时间:2016-11-02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甚至是分布式、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资源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共享经济”催生新趋势

以“OfO”共享单车、“摩拜单车”、“滴滴专车”、“Uber”(优步)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呈燎原之势,其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得过剩的存量社会资源得到新的利用,使得新增社会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当人们以资本的使用权作为共享的标的进行转让时,“共享经济”更是延伸为“共享金融”。从本质来看,“共享金融”就是金融去中介化的过程,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金融脱媒”,P2P、消费金融、互联网众筹等“新型金融模式”都是其典型形式。

关于“共享金融”的内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曾公开表示,“所谓共享金融,就是通过大数据支持下的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构建以资源共享、要素共享、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模式,以实现金融资源更加有效、公平的配置,从而在促使现代金融均衡发展和彰显消费者主权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共享经济模式壮大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到“共享金融”的未来发展及走向,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共享金融的一个特点是“去中介化”,简单地看,就是跨越中间层级,实现资金提供方和使用方的直接对接。

目前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像众筹、P2P、财富管理、第三方支付等,其核心是“共享金融”,因此在监管层面要坚守三条金融底线:一是不能搞资金池。二是不能搞担保,包括隐性担保。“共享金融”的目的,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如果承诺担保,根据大数法则,风险在所难免。三是不能搞非法集资。

对此,金联储相关负责人指出,“共享经济”或“共享金融”的发展显然是依赖于两大要素:其一,调配撮合供需双方的平台;其二,供需双方的互信关系,缺少哪一要素都无法顺利地完成共享过程。移动互联网带来规模空前的网络平台和信用大数据的共享,将会极大地提升“共享金融”体系的融资效率。在投资、融资和支付领域,“共享金融”才刚刚开始,并且尚以新生金融机构为主,广大传统机构还没有大批跟上。

“共享金融”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

姚余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博士对“共享金融”的阐述核心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使得金融资源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配置,并在金融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方面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

另有学者指出,金融服务无非是满足广大客户的投资、融资和支付这三类需要。传统金融机构对这三类业务都设有门槛,或者是无形的门槛,因为若低于这个门槛,机构就会赔钱。但如果运用互联网发展“共享金融”,就可以破解这个难题。现在人们已经看到,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让借款人在几分钟之内借到钱,“余额宝”可以让几元钱的投资也能获得可观回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更是让零星支出变得方便无比,这都是“共享金融”带来的实惠,而这恰恰是传统机构运用传统手段所无法提供的。

为此,金联储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共享金融”模式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交易。一方面拓展融资空间,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等需求者获得融资;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拓宽了广大居民的投资渠道,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人在有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方便、高质量的各类型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理念。

当下中小企业“融资贵”是因为“融资难”,当“共享金融”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提升后,同样的金融资源就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不断降低金融资源的稀缺性,不仅使得融资变得容易,也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比如大数据的运用,使得个人征信和小企业征信得以完善,风险计量更加精确,在对风险合理定价的前提下,加速了小额贷款的发放,也使得贷款区别定价成为现实,使得真正好的企业能以合理价格迅速得到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