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征信和人才是消费金融风控必须迈过的两座大山

征信和人才是消费金融风控必须迈过的两座大山

发布时间:2016-11-04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和讯网

导语:正在市场风口上的消费金融,面临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本文给出的答案是征信和人才。消费金融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控,而风控的核心是征信,但是没有人才,征信业无法做起来。所以,市场最缺的是——人才。正如业内人士直言,中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的风控从业者大概在十几万,但是真正懂风控的,可能也就在一两千人左右。由此可想而知,征信人才缺乏何其之大。

多位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对和讯网表示,当前消费金融行业风控确实存在短板,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但本质上,风控问题是因为中国基础征信信息的匮乏,以及风控人才的短缺造成的,征信和人才已经成了消费金融风控建设不得不迈过的两座大山。而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中国金融行业风控的两大命门。

消费金融风控模型存在5大短板

同盾科技执行副总裁兼CSO马骏驱向和讯网表示,现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模型中,主要存在5大问题。

第一,消费金融人群征信信息不足。传统征信报告里覆盖的群体与场景,并不完全覆盖消费金融的目标客户群体,很多在传统征信信息里的白户需要其他信息补充。

第二,缺乏样本。大部分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比较新,很多都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样本进行有效的建模,这时候比较好的选择是利用一些通用分作为前期参考,市场上有不同的通用分,有一些在电商、保险领域比较有效,有一些则对消费金融和小贷效果更好,需要充分验证。

第三,信息孤岛。消费金融公司一般依靠自身的信息进行模型建立,相互之间的共用数据不多,因为数据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很多时候,信息的传递并不是很及时到位。

第四,缺乏场景需要的跨行业数据。随着消费金融往场景伸延,传统风控数据需要很多的场景数据作更有效的补充。

第五,缺乏建立模型所需要的人才。市场上建模专家匮乏,需要单独完成复杂的建模过程,对很多消费金融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消费金融公司风控措施落实不够

从事过超过40家金融机构的安全评估工作的安全专家赖东方则对和讯网表示,虽然现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覆盖面大多都比较完善 ,“但是落实得不够”。

赖东方所说的“落实不够”,本质上就在消费金融公司的前端执行人员方面在风险把控不足,甚至是有些人故意放松风控条件。

再好的风控,在当前都必须要依靠人来执行,如何解决监守自盗的问题?

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必须要让业务部门与风控之间确保独立性,建立防火墙。“禁止业务和风控人员来往,各个部门上传审批的审核文件,系统随机筛选审批人,这些都是为了防止业务人员和风控人员相互熟悉后钻漏洞。”

而赖东方则从造假层面给出了他的见解。他向和讯网举例称,金融借贷的时候,一般都要审核信息,各种要求也能细化,“但是如何能保证这些信息是真实的,可就难了,网上实名认证,都购买的假信息就能认证成功,平台如何能确认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除了以上的这些问题,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流程也存在逻辑上和技术上的两个方面风险。“另外,IT资产的安全保障和信息防泄漏也是很难办的问题。”

“先不说风控模型要多完善,能把简单的风控做扎实了就不错了”,赖东方表示。

基础征信信息建设亟待解决

消费金融的风控痛点,其真实的反映了当前中国在基础征信信息体系建设的窘境。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的征信系统共收录8.8亿自然人数,其中3.8亿人有信贷记录。这意味着,当前中国仍有约5.2亿人是没有在央行的征信记录体系内的,10亿人是没有信贷记录的。

而消费金融行业面对的群体中的绝大部分,恰恰是这部分没有信贷记录的人群,这为消费金融公司在风控模型设计,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

当前,虽然国家发放了8张征信公司牌照,其所收录的数据,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仍不能完全描绘出借贷人的完整画像。

浙江财经大学信用管理系主任叶谦在接受和讯网采访时曾表示,个人信贷数据的匮乏,一方面是中国征信起步晚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长期以来对征信数据收集的严格管控,导致进程缓慢。他当时表示,个人征信数据是多方面的,有社交方面的、工作方面的等等,因此除了央行的征信数据以外,相关事业单位(水电煤气)、社交媒体甚至政府单位都有与个人征信有关的重要数据。“但要打破‘信息孤岛’,最好还是由政府牵头,这样阻力会小很多”,他当时说道。

“信息孤岛”是消费金融另一个风控大山

和讯网此前的调查报道中发现,大量诈骗人员,在诈骗了A平台后,竟然还能在B平台继续完成借贷,有些在A平台发生了逾期后,在B平台也能继续完成借款。

之所以导致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在很多消费金融平台发生的借贷行为,尚未完全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很多消费金融平台还无法接入央行征信数据。

此外,消费金融平台之间,也基本是信息不共享,各干各的。

多为行业内人士对和讯网表示,消费金融平台行为纳入征信体系,以及放宽使用央行征信数据门槛,是摆在当前消费金融行业面前异常迫切的问题。

而马骏驱则认为,在当前基础征信数据缺乏,面对征信信息不足的问题,需要做到“联防联控”,比如说,将新金融与非金融的相关信息进行联控,还可以通过跨行业联防联控,将场景数据跨行业,让模型更丰富。

风控人才匮乏已成金融行业命门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这是金融行业内人所共知的真理。

但在当前中国金融行业,风控人才恰恰是最紧缺的。

正因如此,出了很多奇葩事件。有媒体就曾报道称,曾有“零”经验风控人员,在3次跳槽之后,竟然把自己忽悠成了风控总监职位,年薪50万起。

风控人才究竟多稀缺?

业内人士直言,中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的风控从业者大概在十几万,但是真正懂风控的,可能也就在一两千人左右。

人才的匮乏,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教育与实际脱节,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的前瞻性不足,无法为社会提供可供实用的人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曾经对和讯网表示,人才滞后的问题,确实是所有国家和教育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刘金山认为,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成熟的体系,这个成熟的体系一定滞后于社会发展”。针对这种知识体系产生的滞后性,“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在努力。一方面先掌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用比较先进的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他说道。

如何破解风控人才建设困局?

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在大学建设工作坊的形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社会对接,不断解决“脱节”的现象。而马骏驱则提出了另一种思路,通过建立建模实验室的方式,来解决发展中企业的建模人才问题。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在相关风控系统还没有建设起来之前,客户欺诈、平台内部欺诈的现象更严重,“以前,曾经有过整个村的人拿身份证来借款,最后不还了,现在要好一点了。”

但是在他看来,风控系统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是一个边做边完善的过程,在没有达到规模经济之前,由于风控、人员投入等因素影响,平台肯定都是亏的,所以从资金上来讲,也确实没法一步到位,只能慢慢完善,另外,风控系统也要根据坏账去不断调整的,需要消耗时间成本。”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