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共享单车“橙黄大战”后 谁能走的更远

共享单车“橙黄大战”后 谁能走的更远

发布时间:2016-12-29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在大家都喊着资本寒冬,实体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收紧的2016年,“共享单车”概念异军突起,在科技、媒体、通信、资本等领域引起了一阵骚动,再次证明资本收紧只是因为好的投资机会没有出现。共享单车问世后,金沙江创投、熊猫资本等知名风投机构,滴滴、小米、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永安行等传统自行车生产商,也不甘示后,纷纷以不同形式参与“共享单车大战”,足以表明共享单车市场独特的魅力。

共享单车领域会不会出现下一个滴滴,又会不会出现类似团购市场的百团大战,我们今天就以共享单车的鼻祖“ofo”和“摩拜”为例,从产品模式、资本关注度、市场布局来探究共享单车运营的台前幕后。

一、摩拜重模式:高价车+自产 VS 低价车+采购:轻模式ofo

受限于公共交通站点的辐射半径,城市的交通不可能完全由机动车解决,“骑—乘—骑”的出行模式开始被大多数上班族认可,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解决了出行的一大痛点。

虽然同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ofo和摩拜解决的思路却不一样。

首先,从单辆的成本来看,ofo单辆造价约200元,而摩拜单车的单辆造价约为3000元。这直接导致了使用押金拉开差距,ofo使用押金只需99元,而摩拜单车的使用押金为299元。

其次,从单车的来源来看,单辆造价相差甚远的原因与来源分不开,ofo采用的是直接采购,而摩拜单车则采取的是自主研发、设计、生产,从产品的外观、质量、综合性能来看,摩拜单车甩ofo几条街了,这也直接导致了摩拜的高造价。但是,高造价的直接结果是占用大量的资金,在中国互联网活下来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成本低,高造价给摩拜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再次,从服务范围来看,ofo从200多个高校切入,服务遍布全国22个城市。而摩拜单车目前仅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开展业务,但单车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城市布局与主体公司开展业务的时间相关,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的布局,后续的战略布局我们拭目以待。
二、摩拜:“腾讯”系 VS “滴滴+小米”系:ofo

“共享单车”大战背后必定是有一场资本较量,在双方背后资本的不断加持下,ofo和摩拜单车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两家创业公司的竞争,而是背后的生态系统的大战,涉及产品能力、运营能力、商业模式以及资本、产业链整合等等。

首先,从主体公司成立时间和天使轮融资情况来看,ofo成立于2014年,摩拜成立于2015年,另据媒体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3月17日ofo就已经完成天使轮融资,而同期摩拜才刚刚开始组建。

其次,从投资方来看,双方除了得到国内知名资本方的青睐外,“滴滴”、“小米”、“腾讯”的出现,给这次“橙黄大战”又增添了几分色彩。

腾讯:中国互联网的王牌大哥,自带流量入驻,让摩拜的发展如虎添翼;

滴滴+小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后起之秀加入,给ofo更多想象空间;

最后,从融资规模来看,截止2016年10月,摩拜累计融资次数达5次,ofo累计融资次数达7次,双方C轮融资规模均达到亿美元量级。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3-6个月时间内,共享单车市场将会进入贴身肉搏火拼时代。

但是,如果从资本的源头来看,虽然滴滴和小米战略性的选择了ofo,腾讯选择了摩拜,但是腾讯作为滴滴背后的投资人,在这次橙黄大战中会不会起黏合作用,会不会跟滴滴和优步一样战略整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拼到最后摩拜和ofo合二为一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摩拜:精耕北上广深 VS 扎根高校市场:ofo

从目前共享单车市场20家左右公司的投入来看,共享单车领域的车辆总数约为30万辆(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从市场切入战略来看,摩拜选择单点切入、精耕细作战略,以北上广深为战略原点,精耕细作,单车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目前摩拜在市场上投放的单车数量为10万辆。而ofo以相对封闭的高校作为切入点,目前已经在全国22个城市200多个高校开展业务,精准打击,多点开花,目前在市场上投放的单车数量为16万辆。

“橙黄大战”之后,谁会走的更远,“百团大战”会不会再次上演?共享单车领域会不会出现另一个“类滴滴”独角兽?资本的弹药还能维持多久?滴滴、小米、腾讯等移动互联网大咖自带流量入场,又会给这次战役带来怎样的亮点?前赴后继的跟随者插足,局势会不会出现逆转?摩拜和ofo又会不会像滴滴和优步一样战略整合?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而早在2016年9月29日,滴滴投资人朱啸虎称:共享单车ofo和摩拜的战争将在90天内结束!眼看90天已经到了,但是ofo和摩拜的战争还在继续,商业模式的PK、资本的PK、创始团队的PK还在继续,好的商业模式需要时间去验证,各位看客请给这些新物种一点时间,期待更精彩的升华!文/股权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