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 保监会:消费者对互金平台购买保险信任度下降

保监会:消费者对互金平台购买保险信任度下降

发布时间:2017-03-16 分类:行业资讯 来源:中国经营报

3月15日,中国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保护局与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保基金公司”)在京召开发布会,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

所谓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即在借鉴国外通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问、网络调查等手段,把握保险消费者信心的水平和走向,形成代表绝大多数保险消费者信心且反映其变化的统计指标,是保险行业作为度量消费者对保险业信心水平的温度计。

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1.2,比中值50高出42.4%,相比2015年69.2%的水平有所提升;从构成指数的五个一级指标来看,2016年保险环境信心、保险业信任度、消费信任偏好、保险消费意愿、行业运行状况指数分别为67.8、69.4、72.9、68.6、78.7,除了保险业信任度指数较2015年的69.2略有下降外,其他四项指标较2015年均有所上升。

消费者信心稳步上升

调查结果揭示,多数保险消费者普遍优先配置保障功能较强的保险产品,其中重疾保险渗透率较高,保险消费者期待行业能开发更多惠民的保险产品。此外,多数消费者对于保险行业服务质量提升持肯定态度,期待服务理念更体现人文关怀、更贴心;同时,消费者认为保险行业形象在改善,但仍需要引导消费者正确理解保险行业和保险产品。

“今年是我们第二次发布年度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指数调查和编制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消费者在保险消费中的获得感在提升。”中保基金公司董事长任建国在发布会对指数解读时说。

“2016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1.2,相比2015年69.2的水平有所上升,表明保险消费者信心稳步提高。就分项指标来看,2016年保险消费者对保险消费环境的信心显著上升,对保险行业发展预期更为乐观;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任度保持平稳,对保险产品多样性、购买便捷性、人员专业性、理赔诚信度评价较高;保险消费者的消费自信程度依然较高,保险经营所依赖的大众信任基础稳固;保险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稳中有升,购买忠诚度上升。”任建国说。

“保险业最大的风险是声誉风险,若消费者不信任,保险行业很难发展。” 中国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吕宙在会上指出。

吕宙提到,保监会开展针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亮剑行动。去年亮剑行动组织71个检查组,约出动300多位监管人员,共对75家机构、98人作出处罚,罚款超过1300多万。

保险中介、互联网金融公司渠道信任度排名靠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的购买渠道信任度从高到低的排名分别是: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中介、互联网金融公司。

“这个信任度排名与2015年是一致的,保险公司还是消费者最信任的购买渠道,71%的受访者表示最信任保险公司,与2015年相比,占比明显上升。 ” 中保基金公司副董事长易诚说。

“保险中介、互联网金融公司渠道的排名比较靠后,有受访者反映保险中介存在代理人解答不专业、服务不主动、人员不稳定的弊端;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渠道,消费者表示产品宣传存在华而不实的情况、产品咨询解答反应慢、理赔的便捷性不高,对于这两个销售渠道,消费者期待能够在专业性、精准性方面提高质量。”易诚解释。

“有部分受访者也表示,银保渠道也存在销售专业性不够、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针对该渠道,消费者期待在销售规范性、人员专业性方面有所加强。”易诚补充。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约半数的受访者不清楚其保单利益在保险公司破产时仍被保险保障基金这道防线所保障。

“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非常关注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不过消费者对购买保险产品权利、义务的了解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加强消费者教育很重要。”中保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