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成为经济转型和金融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金融科技成为经济转型和金融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发布时间:2017-04-26 分类:趋势研究

眼下,金融科技将成为经济转型和金融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几已成为共识。同时,金融科技并不仅仅止步于通过新技术来提高金融效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或将带来革命性的颠覆,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笔者这么判断,理由有三:一是无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充分感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二是因为技术进步也似乎逐渐脱离“摩尔定律”的束缚,从量变向质变飞跃;三是源于在高速信息化的社会中,众多潜在的矛盾与顽疾都更加突出,人们期望技术能改变经济社会中的诸多“百慕大三角”。

哈尔·范里安是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研究微观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著名学者,他近期撰文提出了计算机和新技术可以从五个方面影响经济活动,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个性化与定制化、试验与持续改善、合同管理创新、协调与沟通。

金融作为经济活动的“血液”,也同样面临这些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例如,面对大数据和小数据,金融活动如何管理和发掘数据的价值,使之改善现实金融活动效率与经营业绩;更加低成本、便捷、安全、智能地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而不仅是“冷冰冰”的金融产品“流水线”;充分利用线上系统迭代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不断优化金融运行的内在“升级”能力;通过大数据加区块链的分布式技术演进,真正解决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信用合约的智能化,提升金融交易的效率;减少金融活动中的沟通、协调、交易成本,改变原有金融产业链的分工模式,使得“令人生畏”的金融巨头不再那样“难以触及”。

在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之中,中国已成为领航者之一,因为当下互联网技术应用最大的应用场景在中国。据花旗银行的2016年研究报告,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全球在金融科技上的投资,从18亿美元暴涨至190亿美元,但截至2016年,在美国,有超过50%的小银行或是信用社,尚未和任何金融科技企业接触。据英国金融科技公司协会Innovate Finance发布的报告,去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相比2015年上涨10.9%。其中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吸引投资77亿美元,上涨84%,是获得投资金额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英国。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发表题为《金融科技,中国成为领导者》的文章点赞。

所有这些让人得出这么几个结论:一是金融科技的热潮在全球涌现,而且近几年快速增长,当然也有分析认为,近期有所放缓,因为全球也都在反思和“挤出泡沫”;二是由于种种原因,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科技应用并未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普及,我们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三是中国之所以成为“弄潮儿”,可能是资本驱动、电商经济扩张、监管宽容等因素所致,其中不乏短期因素。

此时的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就面临“向左走、向右走”的抉择。为了避免“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我们不需要“风口的飞猪”,因为摔下来会很惨,而是需要矫健的猎豹;也不需要“弯道超车”,因为弯道失事的概率很高,而是需要在直道上提升“加速度”。简单而言,我们的金融科技创新要真正成为全球金融变革中的“常青树”,除了已有优势,更需激发两方面驱动力:一是真正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对于金融活动的正效应;二是改善技术所伴随的金融制度规则,使之更公开、透明、高效、安全、便捷、共赢。

金融科技的使命,也是为了改变金融发展中的各种扭曲,实现新金融技术与制度的优化组合。如:只讲赚钱不讲道德,会带来资本狂热的恶果;只讲道德不讲赚钱,则会有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严重扭曲;打着道德旗号为了赚钱,会造成更多市场伦理的分裂。有鉴于此,金融科技的根本作用,是通过使金融“走下神坛”,以开放、融合、共赢,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与产业分工模式。虽然它是一把“双刃剑”,但在有效引导下,完全能为解决原有难题提供全新路径。我们一方面认为,不管对金融科技的内涵有多少争议,其确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考虑潜在不确定性与新风险来源;另一方面,也不要夸大其对于金融稳定与安全的负面冲击,毕竟最大的风险来源还是在原有的金融部门“主干”上。整体上看,金融科技浪潮肯定会带来更多的积极因素与进步效果。当然,最终衡量金融科技变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让谁赚了多少钱、也不是无原则地降低门槛,而是能否弥补短板、改进社会福利、增加就业等现代化社会发展目标。

以名著《万历十五年》而广为人知的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经说过:“处在一个大时代过程中的个人,往往看不清这个时代的趋势和精彩。”顺应潮流,并不意味着会做得很好,但逆潮流终将被淘汰。热情而理性、勇于探索而坚守底线、国际视野加本土特色,这些都是参与金融科技浪潮的“合理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