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资本分食20万亿供应链金融

资本分食20万亿供应链金融

发布时间:2017-05-08 分类: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什么最火?供应链金融一定能排上号。

不仅传统银行视其为“必争之地”,蚂蚁金服、国美金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也将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现在P2P等网贷公司也纷纷杀入。

“谁都看得到供应链金融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吸引了各路资本的竞逐。然而,并不是谁都能玩得起供应链金融。相较于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在专业、技术以及资本等各方面的要求更高。”5月5日,一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对表示。

资本大规模涌入

近期,人民银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等各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布局,传统银行绝不手软。近期,中信银行推出了全新升级的汽车金融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招商银行推进了产融结合下的智慧供应链金融4.0发展,工行则在3月顺利完成一汽-大众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投产……

法汇贷、钱多多、点融网等P2P平台也纷纷宣布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3月,点融网和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宣布,共同推出了一个名为“Chained Finance”的区块链金融平台,在业内首次借助区块链技术破解供应链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而蚂蚁金服、苏宁金融、京东金融等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似乎走得更大步一些。据了解,截至目前,京东金融供应链金融已累计服务超过10万家企业,并为其提供了2500亿元贷款,而这些企业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是指“1+N”的模式,即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1”,带动整个供应链的中小企业“N”。国美金融供应链在原有“1+N”模式的基础上深耕化工等垂直领域,探索与B2B平台深入合作,对其平台上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即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去中心化打造“N+1+N”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各方之所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如此“用力”,巨大的市场潜力无疑是最大的促动因素。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万亿元。

除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之外,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受追捧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风险可控”。从传统金融机构来看,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始终是央企、国企以及大型民企,绝大多数的中小微型企业都无法享受到银行的服务,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银行对风险的担忧。

近些年,尽管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部分中小企业缓解了融资难题,但是高风险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而供应链金融通过围绕核心企业,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控制,将风险通过链条化管理直接降低了金融机构为链条内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

数据是互金竞争优势

然而,银行、科技金融、P2P以及大型企业都纷纷参与其中,大家所面临的竞争有多激烈也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银行自然有着其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银行的多数企业客户本身就是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也更多元化且更成熟。

而如今,势头正盛的互金巨头的优势也不可小觑。“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供应链依托产业,在风控端以及垂直领域细分、数据处理和客户服务等具有优势。而银行囿于贷款到位时间较长、资质审查严格等多方面原因,则难以有效开展中小微业务。”专家表示,“供应链金融本质仍是金融,风险定价能力仍是竞争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与传统金融对比,供应链金融的风控优势有两方面:大数据下的征信系统和融资质押标的下的标准化。”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做供应链金融,肯定是跟传统银行做互联网金融有差异。互联网企业做供应链金融,相比商业银行,最大特点在于数据。传统商业银行做供应链金融,就好比保底公司,其应收账款、财务分析,停留在纸制化的人工审核阶段。而阿里小贷做供应链,则不需要去做纸制化审核,依据上游和下游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其借款需求是否匹配经营状况,然后快速放贷,这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势,也是“供应链金融4.0时代”的优势。

2016年起,大量资本涌入供应链金融市场。业内人士指出,从细分领域纵向切入的供应链金融新秀不断崛起,供应链金融向更垂直细分、更精准、更专业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显而易见。其实,也许不需要大而全,抓住其中某一细分领域做深、做专,就会有不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