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后监管时代 互联网金融厚积薄发

后监管时代 互联网金融厚积薄发

发布时间:2017-05-19 分类:趋势研究

“在优雅的希腊文明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金融的原形。”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其著作《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写道:乱世出枭雄,乱世也出金融。为了补充本土粮食,也为准备战争,雅典急需补充各种物资,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催生了古希腊金融业,今天被之称为“海事信贷”。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罗马法律对后世金融体制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法律都属于罗马法系。没有罗马法系,就没有欧洲后世的经济繁荣,更不会出现银行、股票、有限责任等一系列决定性事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由于金融的出现,才孕育出希腊罗马古文明。希腊人设立了银行、货币制度和商业法庭;罗马人则以此为基础,创建了公司企业、有限责任投资以及某种形式上的中央银行。这些金融表现形式一直影响至今。

然而,更高层次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更为复杂的经济组织和技术,金融也需要不断创新。时至今日,很多社会规则都已经改变,如何有效提升金融效能、扩展金融市场覆盖范围?科技进入金融领域,风控模型、信贷逻辑都在发生变化,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远胜于昔。

这场起源于欧美,而兴盛于中国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尤以第三方支付、P2P等业务引人注目。“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今年是P2P在国内发展的第十年,P2P快速发展,主要缘于数字技术不仅降低获客成本,也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崭新的可能。然而,安全成为监管及市场忧虑的风险点,风控能力成为平台发展的关键。

救赎还是毁灭?固守个人消费市场

随着发布于2016年8月24日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不超过12个月的整改期临近,行业的合规发展有望再次提速。监管从全行业综合水平的考量给出了更为审慎的20万单人单平台借款上限,P2P行业聚焦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逐步提高,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最大的贡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消费能力提升的背后不仅在于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在于消费金融服务可获得率的提升,提供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正迎来了风口。从机构上分,目前市场中提供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大致有四类:银行、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及小贷公司等其他机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201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住户部门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5.3万亿元,再加上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的贷款,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左右)。

预计至2025年,中国的广义个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亿的规模。这一市场可细分出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和一般性消费信贷在内的四大领域。网贷平台所对标的正是一般性消费信贷市场,其份额将占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10%左右,即5万亿的市场水平。

在个人信用信贷领域,受个人征信及风控技术等因素限制,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十分明显的先发优势。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已积累10年数据,各类风控模型逐渐成熟,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更为快速的改造风控手段,就可以最快地享受科技带来的新金融红利。

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表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使得客户能够便捷、低成本地获得消费信贷支持,也重塑了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系统和营销体系,打造了全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生态环境。

“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陆书春指出,过度借贷、重复授信、过高吸费,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对未来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谁将有望成为监管政策下的赢家?

从2015年7月至今,互金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其中被视为网贷监管准绳的《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个人和机构的借款余额上限,将网贷平台定位于服务小微小额。同时,监管政策要求网贷平台资金实行银行存管。预计今年监管层还将进一步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出台更多具体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洗牌加速。

中国银监会创新业务监管协作部李文红、蒋则沈撰文指出,当前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是否依法获得了相应的金融牌照,或者是否超越牌照范围开展金融业务,是否遵循了相应的监管规则;二是是否实施了与所承担风险性质和水平相匹配的风险管控措施;三是新技术应用是否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和问题,如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之间的“交叉补贴”、滥用客户信息、变相非法集资、从事非法证券活动、技术风险转化为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随着监管的介入,停业及问题平台进一步退出市场,市场正朝着稳健方向发展。整个市场发展到现在,逐渐开始趋于理性。2017年是真正的监管元年,相信整改期结束之后,行业竞争会变得更有序。但这种竞争并不会走向缓和,反而会更加激烈。互联网金融此前积累的规模效应和数据化风险管理能力等先发优势,将会在新一轮的行业增速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