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商业银行如何转型升级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商业银行如何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05-25 分类:趋势研究

随着互联网因素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以余额宝、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成为了一股新兴的势力,并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与影响。鉴于互联网企业和商业银行各有比较优势,两者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未来的银行业生态将由两者共同推进;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而言,其应当加速推进业务转型。

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还未达成完全的统一。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支付、融资和交易中介等服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与银行支付系统连接,从而跨过网银界面直接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的网络模式。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功能又越来越趋向于移动支付。用户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安装第三方支付的应用软件,随时用手机进行支付,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信息处理采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思维。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进行评估工作时,依托社交网络高速传播客户特征信息、资金供求信息以及交易数据,利用云计算技术将金融相关信息组织化和标准化,通过对其形成的动态变化的多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从而评估用户的信贷能力。互联网金融信息处理的另一个创新点是大数据思维。每个个体本身携带的虽然仅仅是信息碎片,但是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便可以把个体各个方面的信息碎片拼接起来,最终得到一副完整的画面。

三是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以通过网上发布的信息直接进行借贷交易。借助于社交网络和信息技术,这种个体之间进行直接联系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多方交易同时进行成为可能。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极其迅速,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移动支付逐渐替代传统支付业务。近年来,移动支付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而且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二是电商企业涉足金融行业,冲击传统信贷模式。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电商平台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评估和控制风险。三是多家P2P网络贷款平台从数量和交易量上均呈井喷态势。目前,我国的借贷市场存在分割现象,在小微企业旺盛的贷款需求的拉动下,网络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遭遇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首先,银行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被打破。从金融机构的本质和核心功能来看,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之一便是组织起了完整的支付体系。互联网支付模式的出现打破了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网上第三方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兴起将持续分流银行的垄断收益。

其次,银行单一信贷供给的地位受到挑战。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凭借其资金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了小微企业热捧的融资渠道,改变了以往银行单一信贷供给的格局。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借贷过程中必须考虑风险的控制与规避,加之法律法规对企业审核有较严要求,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颇有难度。而网络借贷平台由于能够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位合一,可以更好评估和控制风险,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更为适合的产品。

再次,银行传统的客户基础被分流。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等平台凭借累积的庞大客户数量以及极强的客户粘性,通过推出简单金融业务,快速掌握了客户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从而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在与银行的竞争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博弈筹码。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商业银行各有优势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一是信息处理高效、成本低。互联网企业的数据采集本身就是在网上完成的,获取的客户信息天然以电子格式存在,扩大数据量的同时也方便了网络间的同步传输和分析,既提升效率又降低成本。二是突破规模瓶颈,实现长尾效应。凭借技术优势,互联网企业可以较好地契合长尾需求,突破了物理位置限制导致的需求不满足;依靠数据分析达到定制生产,降低库存成本;依靠网络搜索引擎,客户的搜寻成本得以降低,等等。三是用户规模庞大,粘度高。目前国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客户数都在千万级别以上,但是与一些互联网企业相比,用户覆盖率仍不在同一级别。而且互联网公司通过不断升级更新产品,聚合更多新应用新功能,以保持自身用户的粘性。四是数据来源稳定、掌握平台先发优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自主拥有的平台是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可以评估商户的信用水平及还款能力,从而可以进行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

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一是信用品牌优势。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我国居民投资类资产最主要的管理机构。商业银行的信用品牌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体现为银行拥有着居民储蓄的国家信用背书。二是风险管理优势。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关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金融专业能力。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上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随着金融产品之间的差异化扩大,价值链的分配将从销售环节转向产品设计环节,那时商业银行的优势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未来的商业银行应当加速转型过程

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来袭,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互联网因素对金融的改变是模式上的。最近几年,多家商业银行开始对自身经营模式和业务做出调整,进行了产品改进与模式建设。

首先,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以手机银行为入口,大力抢占移动支付市场。通过推广手机银行客户端消费和转账优惠措施,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用户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其次,多家商业银行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覆盖B2B和B2C业务,使银行的企业客户能够建立自己的商务平台,实现采购、宣传、推广、销售、融资等多种业务。最后,部分银行选择与电商进行合作,共建交易平台。实际上,对于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来说,一个合理而现实的选择是联手合作:第三方支付处理大量交易、减轻银行负担,为银行客户提供便利、提高银行的客户粘性;银行托管第三方支付的资金、增加银行存款。基于银行与电商合作的积极影响,多家银行已经与电商强强联手。

基于银行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未来银行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以完成更加有效和迅速的转型。一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应从根本上转变指导思想,将互联网金融从业务层面提高到战略层面。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模式下“赢者通吃”规则的残酷,以及银行在平台竞争中明显的后发劣势,才能真正从战略上重视起来。二是商业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参与竞争,应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对于大银行而言,可以用传统的现金流业务来支持互联网金融这一增长型业务。除了增加对互联网业务方面的资源投入,商业银行应在线下投入更多资源,动员已有的庞大客户群加入互联网平台。三是合理安排专业人才比例,增加信息技术人才。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网络部门技术较落后,基于此,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对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投入与培养,提高该领域人才在银行发展建设中的的话语权,为最终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与服务扫清结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