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从产品到生态 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瓶颈正在成为机会

从产品到生态 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瓶颈正在成为机会

发布时间:2017-06-08 分类:趋势研究

近两年来,消费金融市场表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

艾瑞资讯发布的《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从2013年开始到2016年,其交易规模从60亿增长到了4367.1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7.5%,到2019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3.4万亿。

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除了在消费金融资产端角力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巨头和P2P公司等之外,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评级公司、征信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开始参与其中。

从资产的生成、风控,到定价、增信、打包,再到对接资金,一个庞大的消费金融生态正在形成。

在万亿消费金融市场崛起的背后一直有一个看似相悖的现实情况:一边是大闹“资产荒”、找不到投资标的的机构资金;另一边是苦于找钱难、没有持续、大量资金对接的消费金融资产。

所以,近一年以来,包括百度金融、京东金融等公司都在结合自身优势尝试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介入到这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消费金融生态中,打通各个环节,解决资金和资产中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据了解,消费资产中比较常见的两大风险点来自两方面,一是资产逾期率不真实导致风控条件设定偏弱,击穿了安全垫;二是存量资产风险被引爆,新增资产也会被连累。

由于近两年崛起的消费金融市场主要寄生于互联网生态、依托互联网技术,所以这对资金端对资产端的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市场需求,一些技术基础又有构建生态能力的公司找到了一个破局的入口。

这个入口是:弥合万亿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中那些亟待填补的缝隙——消除资金和资产中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的关键,而这两条已成为消费金融市场中决胜的关键环节。

说到新的技术,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

业内的人都知道,在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小问题,即在校验消费项目时,只能进行总体比对,而明细账目很难一一匹配,因此也被称为“弱校验”。

也就是说,在校验时,入池的资产本息之和,不低于到期时受益人需要对付的本息之和即可,而整个资本池内各笔资产因为还款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无法一一校验。

而关于区块链技术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并非孤例。两天前,百度金融与佰仟租赁、华能信托等在内的合作方联合发行国内首单区块链技术支持的ABS项目,发行规模达4.24亿元。

在征信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不够精细化、资产评估非标准化、定价机制不完善、资产状况缺乏真实性反映等背景下,因为区块链具有去中介信任、防篡改、交易可追溯等特性,可以通过去中心化存储、非对称秘钥、共识算法等技术降低风险,也为消费金融的资产与资金对接提供了判断和识别风险的依据。

任何一个新生态的蓬勃发展,除了规模的扩大、模式的成熟,还有多方的参与、技术的演进。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恐怕远不止万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