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越来越平民化

互联网金融发展越来越平民化

发布时间:2017-08-10 分类:趋势研究

近日,国内一些经营场所出现“谢绝现金”的情况,引发了广泛讨论,大家对于“商家不接受消费者支付现金,而只接受网络移动支付方式,这是不是违法行为?”展开争议。

这样的争论目前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充分证明了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也就在一些商家在经营中对消费者提出“谢绝现金”的要求同时,我们看到支付宝又玩出了新花样,在7月6日时发布了一条微博,说是在8月1日-8月8日举办全国“无现金城市周”,据说是特别大阵仗那种,号召粉丝们提供大开脑洞、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点子,来共同推动无现金社会早日建成。还贴出了一张大图,写着“距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还有1698天”,虽然这也有可能成为现实,但这样的说法多少带着点无厘头的风格。

其实,一直以来,国家都鼓励在经济活动中减少现金的使用。1988年出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就曾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户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

为什么要这么引导呢?这也不难理解,现金支付很难追踪资金流向,大额现金交易往往是灰色交易、非法交易的重灾区。所以,我们也经常在电影里看到,不法分子做交易时,拎着一皮箱现金往车后盖上一摆,不是为了耍酷,也有特别需求的考虑。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大额现金支付还会带来防伪识别和现金存放等问题,通常也更倾向接受电子化交易。

互联网金融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放在首位的还是它的便利性。以前我们出门,怕忘记带必要的几件物品,于是编出了一个极简顺口溜“伸手要钱”,指的是身份证、手机、钥匙和钱包。这个句子现在已经可以简化了,改为“伸手要”,或许不久的未来就只记得拿手机就好,其他都集成到手机里,再后来,恐怕手机都不用了。

如果从便利性这个角度来评判,前面提到的有的商家拒收消费者现金,就显得有些不合情理了,毕竟不能单从自己收账的便利性来考量,还得考量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有时付零钱比打开手机用APP支付要更便利。“无现金”这是一个基于交易双发都自发认同的结果,难以单方强求。

总结当前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主要还是在四大方面:

首先就是手机成为了“钱包”,无现金社会正在逐渐到来;

第二,不再把钱存银行,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把资金存在互联网金融的理财平台,资金安全有保障,而且收益比银行利息要高,其提现灵活性也几乎等同于银行存款;

第三,网贷理财门槛低,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低到100元就可以理财,而对另一部分人群来说,提供了快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第四,投资方式的转变,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起来的,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掌握了大量用户的数据并灵活使用,根据用户的信用信息、消费信息、位置信息等更精确地判断用户的风险水平,从而得到更合理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有助于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所以产生了像智能投顾这样的金融投资服务产品,帮助用户更精准的投资理财。

互联网金融代表的是金融行业的新方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普通消费者、投资者重视。在互联网金融刚开始发展时,像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本来都是好概念,但被有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玩坏了。比如在P2P领域,有很多假借概念的公司,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名义来圈钱,把圈到的钱挪作他用,在资金周转不灵,就开始跑路,众多投资者也因此蒙受损失。也存在有些人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虚假交易,实现洗钱等目的。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野蛮生长”时期,期待行业的环境一下子变好,也不现实。可以预期的是,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将不断加强。8月4日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这个结果估计也在很多业内人士的意料之中,目的就是将整个支付体系纳入监管的大网之下。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必要的机制,毕竟,资金的安全与便利两者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