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服务实体经济是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使命

服务实体经济是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使命

发布时间:2017-09-05 分类:趋势研究

长期以来,受制于征信体系难覆盖、缺乏抵押物、经营不透明等因素,为我国GDP贡献半壁江山的数千万小微企业难以达到银行门槛,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两座大山”。

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等以往金融行业难以覆盖的“盲点”得到重视。2016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金融形态将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延伸金融“触角”推进普惠金融,提供了有效途径。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就指出,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手段,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金融血液持续流向更深、更广的经济末梢神经,解决了“普”的问题;同时,它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得小微企业、农民等服务对象能够获取价格相对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解决了“惠”的问题。

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原点,来规划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铁律。现在互联网进入金融行业,就要讨论如何借助它来为实体经济服务。那些用各种名义吸收存款,然后通过资金池发放贷款、做投资的行为,是坚决不能鼓励倡导的。

互联网金融应该加强自律监管,并将其作为监管体系的有益补充。当然,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特殊性,自律监管缺乏实质性举措。换言之,自律监管不能代替行政监管,行政监管体系仍还是主导。

互联网金融除了加强自律监管外,还要引入“监管沙盒”,通过包容性监管理念使监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引导转变,即金融监管部门需在其金融创新中心设立旨在为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提供一个“安全空间”的一整套新型监管机制。

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未来方向应以客户为中心,并在场景的基础上,将长尾客户作为重点,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科学技术把控风险,进而实现最终盈利。

陈道富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内在价值是其今后存在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所在。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互联网与金融,更是两者的结合,产生增加值的部分才是互联网金融真正的内在价值。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不忘初心。不管业务如何转型、产品如何创新,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不应该忘记服务于老百姓和助力普惠金融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