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看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看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发布时间:2017-09-06 分类:趋势研究

站在互联网+的时代风口上,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融合,正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业界在关注眼花缭乱的创新和融合的同时,也在关心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向何处去。

一方面,一些互联网企业手握网络流量和用户数据,积极将其“贴金”变现,催生了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一贯低调、严谨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触电”,发挥资金、技术、信誉、数据、渠道等优势加快改造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重构和提升金融服务竞争力。

金融服务发展到今天,单纯的竞争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移动互联大发展的要求,传统金融服务面临场景多元化环境下各种第三方的金融服务的挑战。

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商业银行将自有的金融服务开放给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而实现为非本行客户提供服务,打造出全线上、一体化、场景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尤其商业银行应秉承开放式金融服务理念,充分与第三方机构、同业机构甚至客户共享金融服务能力,才能推进金融的普惠化发展。此时,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构建的是一个与客户互动、有客户参与的服务生态体系,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底层的触角,是要延伸到客户所在的行业、区域及生产生活场景,满足客户切实需求。“金融产品+服务能力+客户需求”,要求银行服务足够开放、灵活,像水渗入海绵一样,渗入到客户的具体生产生活情境中。此时,采用何种技术就成为寻求最优开放金融服务的关键。

(一)借助移动互联技术,通过开放金融服务,打造于移动场景的金融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和互联网开放共享的优势,我们认为目前相比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中应用最为成熟、贡献度最大。

(二)开放接口,以标准化的综合金融SDK满足中小微客户需求

传统的银企合作中往往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门槛高的问题,无法满足中小微客户的特点和需求。SDK技术的标准化特点在服务中小微客户过程中体现出成本低、效率高、门槛低的优势。商业银行采用SDK技术与手机APP相结合的,可为中小微客户提供场景化的便捷综合金融服务。

综合金融服务SDK相较于单一金融服务SDK(例如支付SDK),可以同时满足客户多维度的金融需求,降低接入成本;同时,多项金融服务之间可通过服务组合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而金融机构也可以更全面、更丰富、更立体的掌握客户分场景、多维度、强关联的金融行为数据,为后续绘制全景的客户画像,辅助更全面的、更立体的数据建模提供帮助。

三、一键触达场景,借力SDK发展综合金融服务,服务实体经济

(一)嵌入场景,一键触达——依托综合金融SDK服务实体经济

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变化本质是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分散化、场景化,金融服务传统的触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移动化的金融需求。目前银行业主流的模式是把银行开到手机里,通过手机银行、直销银行来提供服务,但是该模式与场景的关联较弱,另一种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是把银行开到每个APP里,通过SDK连接银行服务和消费金融场景,给银行与场景之间搭建了金融服务的桥梁

通过SDK在互联网上提供全牌照综合金融服务,而非单一的支付、融资或者投资理财等服务。通过这样的工具和载体可以扭转绝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场景、并且银行服务无法触达场景的尴尬局面,更多的银行将专注于金融服务能力本身,各类场景则可专注于其主营业务,而无需担心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通过SDK可以将金融服务植入多个线上线下场景,例如在线教育、在线旅游、在线医疗、在线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通过SDK为互联网平台上众多的个人及小微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的线上金融服务。以在线租房场景为例,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客户多选择信用卡分期来解决这个问题,要经过申请、审批、发卡、激活等多个流程及较长周期才能完成。但在银行SDK植入的模式下,客户登录在线租房APP即可申请银行的租金贷款,银行完全基于大数据风控手段进行自动化审批和放款。诸如此类,银行可以迅速切入汽车消费、家装消费等领域,给各类场景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可以说,综合金融服务SDK是一种触达外部场景的连接器,服务不同行业,支持金融生态,可以让金融机构在不进行投入高成本创造场景的情况下迅速切入场景。

相较传统银企对接过程中金融接口模式,银行的综合金融SDK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金融服务接口、并串联了金融服务接口间逻辑关系、设计了业务流程页面的整体对外服务软件包,可以让企业通过简单的几行代码即可完成金融服务的对接,区别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纵深金融聚合服务,综合金融服务SDK的聚合能力强调横向能力的扩展与集成,追求聚合能力的覆盖广度。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的模式,给予企业简单化、最优选的产品与服务,减少企业选择服务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同时,在企业可接受的成本下,通过将银企对接过程中的包括API接口对接、业务流程与逻辑设计、页面交互及体验等过程集成在SDK产品中,简化和降低了银企合作的流程和成本,更为不具备技术实力的小微企业提供了对接银行金融服务的可能。

通过技术的创新有效降低成本、降低服务门槛;通过模式的复制可以扩大服务范围、深入场景生态,让企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享受到均等的金融服务,提高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和覆盖度。

(二)即刻捕捉,海量获取--借助“大数据”技术跟踪资金流向。

大数据应用驱动来自于三个点,第一个点是场景,没有场景就没有大数据的应用和落地。第二要有技术,基于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最大化发挥业务价值。第三,服务。三个点产生合力,共同相互作用,大数据的创新和应用就会产生。

SDK可最直接地触达和满足客户的真实金融诉求,有效跟踪企业真实资金流向,在客户授权的情况下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源,减少了中间环节所带来的信息丢失或数据篡改,合法合规地利用这类信息,保障金融信息安全与客户资金安全;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更全面而立体地掌握客户分场景、多维度、强关联的金融行为数据,为后续绘制客户全景画像、客户KYC分析、客户精准营销与服务奠定基础。

(三)精准营销,实时风控——描刻用户画像,拓客控险。

精准营销指的是在全面分析用户的基础信息、兴趣爱好、消费特点后,根据用户喜好推荐产品,过滤用户不喜欢的产品。风险控制指的是在全面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履约情况后,进行实时的线上审批、额度计算和风险预警。不论是精准营销还是风险控制,每次推荐和风控后,都通过数据反馈模型,经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实时修正和自学习,使模型推荐和风控更加准确。

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是建立在用户画像的基础上,在挖掘用户海量交易记录,洞察用户生活状态变化之后,为用户提供的更为高级的服务。银行通过大数据手段完成、丰富用户画像,打造风控模型,提高在线风控能力。用户画像即通过透彻多方数据分析,全面了解客户。这里的数据包括银行自有的金融数据、政府工商法院的文本数据、电商类金融数据、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非结构化数据等。同时可增强金融反欺诈能力,实时甄别和监测欺诈行为,设置动态黑白名单管理,完善大数据风控模型,打造安全可靠的风控沙箱环境,根据客户在当前场景下的真实金融需求,实时适配最优的金融产品,并提供无带出感的金融服务推介和引导。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改变金融生态环境,场景化成为主线。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现有经济模式,网络经济中银行金融缺位。依托金融科技,场景化金融服务可满足网络经济需求。与传统金融模式不同,当前商业银行开放金融服务,打造全线上、一体化、场景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借助移动互联技术,以标准化的综合金融SDK满足中小微客户需求。银行借力SDK发展综合金融服务,服务实体经济,一键触达场景、即刻捕获数据,随时控制风险,首先,依托综合金融SDK服务实体经济,嵌入场景,一键触达;其次,借助“大数据”技术跟踪资金流向,即刻捕捉,海量获取;最后,描刻用户画像,拓客控险,精准营销,即时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