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引领普惠金融大步前进

金融科技引领普惠金融大步前进

发布时间:2017-09-28 分类:趋势研究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金融这部有轨电车也驶入了前所未有的新轨道,伴随着日益完善的监管和不断升级的科技,金融科技正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我们谈及普惠金融的对象,往往会以收入高低来分层,但事实上,很多收入不低甚至较高的人群,也应该是普惠金融的对象。例如,中国即将或已经进入老年人社会,未来会有占总人口1/4—1/3的人成为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很容易成为金融欺诈的对象,同样,他们也很难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再比如,不断发生的“校园裸贷”事件,学生群体也同样难以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因此,要重新审视普惠金融的对象分层,不能单一以收入而论,要根据不同属性和特征的人群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精准、高效,数字技术的力量才可能发挥得更好。

从发展趋势来看,人们会选择更方便、更安全、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信息对称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因为围绕一个需求主体的信息横向与纵向均存在动态的相关性,即随需而变的金融供给完全可以做到实时对应,人们选择服务的主动权会更大,这些都需要再供给链条上有足够的优化和及时的调整。而除去供给和需求两个重要主体之外,监管的改革势在必行。

普惠金融的精准和效率对于监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既然金融业务的效率要提升,风控本身更多是金融机构主体的责任,但由于我国银行业储蓄来源的特殊性,监管的力度一直以来都没有放松过,而对于诸多新型金融主体的认定和监管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纳入监管,并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欺诈行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

纳入监管是要求,如何监管是挑战。众所周知,我国的金融供给总量是充分的,但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匹配度有待提高,针对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商业交易规则改变的应对与挑战,传统的金融主体显得有些茫然,新型的主体试图规避监管的制衡,这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

普惠金融的精准和效率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也是未来评价普惠金融效果的重要指标,这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下很难有明确的结论。那么,这意味着,普惠金融未来,要允许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要在金融稳定的大原则下,鼓励创新,鼓励合作,要针对真正做普惠金融的主体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其将普惠金融服务做深、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