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消费金融业务创新破局关键——Fintech

消费金融业务创新破局关键——Fintech

发布时间:2017-10-11 分类:趋势研究

最近,关于消费金融的话题甚嚣尘上,有些人认为我国消费金融正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更多的声音是认为消费金融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之后,已经进入了平台期。尤其是近期多家持有消费借贷业务的企业在收缩业务、关店或裁员,这让整个消费金融笼罩了一层沉重的氛围。市场需求在上涨,机构退出业务难经营的原因是什么?解决办法又是什么?

据Wind数据显示,消费信贷的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2017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833亿元,达到去年全年的1.54倍。

此外,据媒体报道,行业认识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的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年化增长率在20%以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曾在2017中国消费金融年会上表示“如果按年均20%的增速测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将达12万亿元。”

尽管环境向好,消费金融市场上许多机构,却逐渐被迫缩减业务甚至推出舞台。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机构为何退出市场?

第一,有些消费金融机构正在做用户的帮凶,存在过度授信,在不详查用途的情况下给用户办理业务。某些用户将这些资产用于买房,甚至是炒房和炒股,这将加速资本市场紊乱。

据报道,北京购房人谭先生于3月份为筹措首付款从一家城商行以消费购物的名义贷了20万元。当时只提交了增信证明,银行并未要求提供购物凭证。有网友表示非常担心金融贷款用来买房的行为会被作出处罚。

第二,多种违规操作诱发用户过度消费。比如被国家严查的校园贷就存在诱发大学生过度消费的行为。还有些与商家合作,引导用户作出额外购买行为,并从中套利的行为存在。或者是故意向用户隐瞒风险,激励过度贷款和消费。

第三,还有一类严重违规操作是私自篡改用户产品内容。比如私自篡改用户分期规格,将12期改为24期甚至36期等,一方面能赚取更多利息,另一方面能够缓解用户还贷压力,激励二次贷款甚至多次贷款。

第四,消费金融业务也存在互联网金融的通病——消费者信息安全问题。有些不良机构将用户信息售卖以获利。退一步讲,一些实力差的平台根本无法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

以上桩桩件件足以成为当局加大对消费金融业务监管力度的原因。加大清退并不意味着不鼓励消费金融业务,目前当务之急是如何调整消费金融业务模式,让信息不对称下的各种违规行为成为过去式,让消费金融真正成为惠普产品。

以上问题归结为一句话是——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金融乱象。用户信息不足导致平台风控难把握,性质恶劣的用户滥用平台贷款,坏账导致平台利润偏低。运营能力差的平台转从其它渠道骗取正常用户的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消费金融破局关键正在于它的初衷——通过信息沟通为更多的人的合理资金需求配置资源,而突破平台期关键在于信息收集的量和效率,互联网金融想做好消费金融需要更大量的信息,传统银行信息收集相对可靠但效率不高,且耗费成本也不低。要想让消费金融迸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应该从金融科技帮助金融业务收集和处理信息上入手。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伟近日也表示,,最根本的监管在于自然监管,应该用金融科技来降低风控成本。

具体来看,要建立共享网络服务模式,为大数据挖掘提供足量的信息渠道。比如应该打通各大消费金融平台的征信体系,引入用户在各大平台(包括消费金融平台以外的必要平台)的信息记录,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画出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用户画像,提高风控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入区块链技术,构建适应线上时代的“信任生态体系”,用科技降低信息被篡改几率。

消费金融经过野蛮生长后进入平台期,是互联网时代金融业务发展难跳过的阶段。好在经过政府监管和市场涤荡,一些非持牌机构已经逐渐退场或整改。要想度过瓶颈,让消费金融更加惠普,应从金融科技入手,让技术带动风控升级和效率提高,降低信息不对称。面对如此向好的市场需求,也期待实力军未来能有更加亮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