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资本扎堆入局亿万级汽车金融

资本扎堆入局亿万级汽车金融

发布时间:2017-10-17 分类:趋势研究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也渗透到汽车金融领域,加速了市场的争夺。BAT、P2P平台、电商、二手车电商平台等都已布局汽车金融,巨额融资消息频频传出。面对如此攻势,银行如何守住汽车金融领域的擂台?
据统计,2016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总市场规模约达1.1万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1.85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汽车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或高达1.2万亿元。而银行凭借着资本的优势,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上万亿元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涉水相关业务,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也渗透到汽车金融领域,加速了市场的争夺。BAT、P2P平台、电商、二手车电商平台等都已布局汽车金融,巨额融资消息频频传出。面对如此攻势,银行如何守住汽车金融领域的擂台?

万亿市场,银行守擂渐显困难

汽车产业规模巨大,从2009年开始,中国汽车销量就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第一消费大国。截至2016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94亿辆,较2010年增长113%。据国家信息中心预计,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5亿。

就行业而言,2016年,中国汽车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4110余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185.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67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37亿元。

大产业带来的是金融发展机遇,从广义上来讲,汽车金融包括汽车生产,流通,购买,消费等环节中的所有金融活动,例如经销商展厅建设融资,库存融资,对Ç端的消费金融,汽车保险等。

商业银行一直占据着汽车金融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段。早在2004年中国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成立前,各大银行就大力发展了汽车消费金融业务。

但商业银行基本不可能切入整车生产领域。而且,上万亿元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涉水相关业务,并引来各家平台的竞争逐渐加码。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也渗透到汽车金融领域,互联网公司扎堆进军汽车金融,加速了市场的争夺。

从整个汽车金融领域来看,目前,BAT、P2P平台、电商、二手车电商平台等都在布局汽车金融。

阿里通过旗下天猫平台推出“车秒贷”,与近百家汽车企业达成合作,为他们提供贷款服务;

腾讯利用其自身在社交领域的优势,通过微信理财通推出针对特定整车品牌的购车理财产品,同时还入股易鑫金融、人人车等完成在汽车金融领域的布局;

百度虽然布局较晚,但也通过对接车贷和车险供应商开始了平台化经营的试水。

在电商平台方面,汽车之家也明确表示“金融业务将成为汽车之家一个重要的营收组成部分”;二手车B2B电商平台领头羊优信拍建立了独立的汽车金融业务板块;

C2C平台瓜子二手车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汽车金融部门,以实现线上流量的变现;人人车公布的“开放生态”计划,也将方向瞄准了为用户提供贷款、保险、维修等服务。

此外,今年互联网汽车金融领域的融资消息频频传出。

第一车贷继1月初完成B轮3.6亿元人民币融资之后,2月7日又宣布完成B+轮1.4亿元人民币融资,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两轮累积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易鑫金融于3月7日宣布与中泰证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易鑫金融也由此获得200亿战略融资。

2017年上半年,包括第1车贷、大搜车、车贷贷以及向日葵金融在内的多家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相继完成了融资。据统计,P2P车贷成交量已达1309.07亿元,是2016年全年P2P车贷成交量的82.03%。其中,汽车众筹和互联网汽车保险的成交量分别为46.3亿元和108.54亿元。

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凭借灵活的产品设计、更加快速的审批速度和相对低的门槛吸引了大量客户。

此外,许多传统银行、汽车租赁公司风控体系难以支持的客户和更在乎消费体验的年轻客户也极有可能选择融资租赁、互联网汽车金融。

多方参与者扎堆入局

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金融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两者凭借资金成本优势占据着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余的份额被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占据,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加入到汽车金融市场中来,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不同的机构找准自身的优势切入点,杀入了市场中。从产品结构来看,优势差异主要体现在首付比例、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贷款的门槛、放款速度等方面。

商业银行由于可以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成本低,其金融产品的利息一般都比较低。但对车贷的风险评估能力较弱以及风险偏好低使得其对车贷客户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汽车金融公司主要脱胎于车企或经销商,大大加强了其贷款评估和车辆处置的能力,同时购车、车贷的一条龙服务让其拥有入口优势。但汽车金融公司的劣势在于募集资金能力较银行弱,主要客户为自身经营的汽车品牌的客户。

融资租赁公司由商务部监管,牌照更容易取得,这也使得有意加入汽车金融又无银行、汽车金融、金融租赁牌照的企业多采用融资租赁牌照进入。与经营性租赁不同,融资租赁在租赁期结束后汽车所有权有可能从租赁公司转移到客户,实际上是为消费者购车提供融资服务。

产品灵活,首付比例低是融资租赁公司的优势,随着国内融资租赁渗透率提升,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融资租赁比例有望提升。但融资租赁牌照下资金募集渠道窄,也无法查询央行征信。

相较于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更高,但是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具有产品多元化、审批流程快的优势,而且部分以汽车相关交易平台为基础的汽车金融公司还占有流量入口优势。

随着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而且产业链上利润分配开始逐步从生产环节转移向汽车金融,虽然银行、汽车租赁公司依靠资金成本、购车场景闭环等优势占据着主导,但这些后来者在放款门槛、产品灵活性、审批速度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以汽车电商平台为支撑的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未来若汽车电商、二手车电商等模式能成功转移部分线下购车流量,与之结合的汽车金融产品将有机会切走部分蛋糕。

银行:积极布局线上购车场景

上文分析到,银行、电商、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都具有着不同的优势,同时又有先天的不足。因此,任何一方要想在行业内取得主导优势,必须打破各方之间的边界,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对于银行而言,要想长期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积极拥抱变化,加强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和金融科技的运用,积极布局汽车电商等线上购车场景为基础的汽车金融。

首先,汽车消费的群体日益年轻化,移动互联网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重,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市场,积极迎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布局线上购车场景。

最理想的模式是,用户线上购车时直接做审批,后续用户在平台上还月供,和用白条买个手机一样。

其次,发展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为审核速度慢、审核资料繁琐、首付较高等痛点。

据估计,到2020年有6.2亿的人有贷款的记录,如果按照当时的人口结构去测算,把0到18岁和60岁以上的人群给剔除掉,大概有8.6亿人是潜在购车的人群,也就是说到2020年的时候将有72%的人都会有资信数据。

随着征信体系的完善,大数据的技术逐渐成熟,自动化审批也将迅速普及。

此外,传统固化的格局逐渐松动,消费场景也不断的呈现多样化,外加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国内的汽车产业格局也将面临新的格局,只有保持开放的姿态,把握融合发展的趋势,方能抓住未来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