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额贷款系统/ “现金贷”整顿开始深入小贷领域 广州、重庆已有所行动

“现金贷”整顿开始深入小贷领域 广州、重庆已有所行动

发布时间:2017-11-14 分类:行业资讯

趣店的上市,引发了各大媒体对“现金贷”的热议。当前,有关现金贷的监管以及整顿正备受关注。据观察,目前有关“现金贷”的整顿已经开始深入小贷、网贷小贷领域。近日,重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现金贷业务自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重庆市金融办批准设立的网络小贷公司自查现金贷业务。此外,广东小额贷款协会相关人员表示,早些时间,广州小贷的现金贷资产表已提交区金融局,目前暂无进一步整改要求。

“现金贷”整顿开始深入小贷领域

网贷之家根据平台参与主体的性质将现金贷平台分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网贷、垂直借贷平台五类。

2015年开始,“现金贷”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因其无牌照滥放贷款、泄露隐私、暴力催收、动辄500%甚至1000%的超高利率等乱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今年4月10日,银监会网站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随后,包括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东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自律机构纷纷下发清理整顿通知,甚至叫停“现金贷”业务。

目前,有关“现金贷”业务的整顿已经开始深入小贷、网络小贷领域。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9日的报道,重庆市金融办于11月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现金贷业务自查的通知》。《通知》显示,此次自查对象针对重庆市金融办批准设立的网络小贷公司。目前,重庆已经发放了42张网络小贷牌照,发放数仅次于广州。

《通知》指出,各公司要对自设立以来开展的现金贷业务情况进行自查。自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现金贷业务名称、额度、期限、利率、放贷对象、获客方式、有无场景、贷款用途、资金来源、收贷方式以及是否存在负面舆情、举报投诉等。

同时,重庆市金融办要求各机构对现金贷产品逐一填报,不得隐瞒,并将据此对部分公司现金贷业务进行重点检查。对于自查目的,重庆市金融办称,是为摸清该市小贷公司开展的现金贷业务情况,防范行业经营风险。

除了重庆金融办开始深入小贷领域整顿“现金贷”业务外,广州金融办也在小贷领域展开了有关现金贷业务的审查工作。

据广东小额贷款协会相关人士透露,“广州小贷的现金贷资产表,早些时间区金融局就要求提交了”。

“目前,没有进一步的整改要求”,上述人士表示。

未来金融监管将呈现三大特征

以上,包括重庆、广州以及多地互金协会有关现金贷业务的整顿,可以看出,监管日趋严格。

此外,针对互金各大细分领域的监管,目前,除了银监会的监管之外,公安部也加入了整顿互金的阵营当中。例如,近日,公安部出台的有关打击金融犯罪的意见,强调将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活动。

如此看来,包括现金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多个细分领域的整顿,其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整顿力量也正在不断加强。那么,未来,有关金融的监管走向又将如何?

今年9月,央行有关负责人曾公开强调,“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郑荣年表示,党的十九大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指导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指南,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通过前期的金融监管行动,监管当局对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状态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审慎的评估。

“下一阶段,监管将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针对重点和突出的问题进行标本兼治和积极应对”,郑荣年对和讯网表示。

“可以预计,未来金融领域监管将呈现三大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对和讯网表示。

首先是愈加严格,所有金融业务都会纳入监管之中,不会有更多的“飞地”。

其次,以着眼于跨界、混业、模糊地带的风险为主。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进一步使得原有业态边界日益融合,因此必须跳出监管主体分割、围绕机构对象的传统思路,真正以功能监管、业务监管为主,通过加强监管协调和配合,真正解决混业型金融创新带来的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此外,需要监管之外的配套制度规则。例如,公安部门的司法惩治,重点针对的是监管机制难以覆盖的“黑色地带”,主要是各类金融犯罪行为,而监管只是着眼于“白色”与“灰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