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汽车金融渗透率持续提升

汽车金融渗透率持续提升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趋势研究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年轻化消费群体占比的不断提高、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80后、90后逐渐进入汽车消费的高峰,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更易接受贷款购车方式,将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虽然年轻的汽车金融消费者数量在提升,但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大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汽车金融业务在中国仍处于发展初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乘用车渗透率达到38%;二手车金融渗透率8%,但是距离很多发达国家70%以上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根据统计,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份额达到29.9%,连续八年位列全球第一,且市场份额持续提高。同时,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快速。在相关行业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汽车金融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在2016年贷款规模预计达到8683亿元,同比增长 24.0%,CAGR11-15为30.3%,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汽车金融行业贷款规模有了较为快速的增长,随着汽车销售量及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预计2017年贷款将超过1万亿元。

在过去几年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以谷歌为代表的高科技无人驾驶技术,以优步、滴滴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冲击并重构整条汽车产业链。

它们的出现既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又对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提出了挑战。要想在这一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激流勇进,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们应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在汽车销售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时代终结后,汽车后市场将会逐渐成为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由此可见,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以汽车金融为代表的下游业务将会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汽车金融对于利润的贡献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基本模式和增值模式。

基本盈利模式。基本盈利模式来源于完整的服务链条,通常是大家所熟知的销售利润、贷款利差、售后维护及代理车险利润等。

增值盈利模式。增值盈利模式则更加多样化。例如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保留所有权、出租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润;汽车金融公司通过投资债券、期货、抵押贷款等理财产品所增加的收益,金融服务与汽车品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后,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所带来的利润等。汽车金融市场的创新模式为整车制造商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注意到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信贷规模为177亿;到2014年,就达到了660亿的规模,年均增速30%。中国的消费者正逐渐意识到汽车金融能使其在购车的同时享有更好的资金流动性。

2013年,仅18%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借助了汽车金融,到了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0%,我们预计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在2020年超过50%。但与美国80%和英国70%的汽车金融渗透率比起来,中国汽车金融市场依旧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在中国汽车金融领域,主要的参与机构包括银行(消费信贷和信用卡)、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和P2P机构。

就目前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份额来看,银行贷款占比超过50%,银行在汽车金融领域具备网点广泛、资金成本低的先天优势,但劣势在于对消费者而言,流程相对复杂,汽车专业知识不足。

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在25%到30%之间,相对而言,它们提供的产品首付比例低,服务更为专业,缺点则是资金成本相对银行较高;剩下的20%-25%的市场份额则被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所占据,他们的特色优势是申请门槛低,并且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