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收益率年末翘尾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首破4.7%
发布时间:2017-12-07 分类:行业资讯
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79家银行共发行了1796款银行理财产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71%,较上期上升0.02个百分点。
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超4.7%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本周,30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一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新疆、吉林省、贵州省,分别为4.39%、4.38%、4.35%;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上海、天津、四川省,分别为4.94%、4.93%、4.93%。
融360监测的数据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融360数据显示,上周(11月24日-11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766款,较前周增加了62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3%,较前周上升了0.06个百分点,今年首次突破4.7%关口。
收益率达5%的产品多起来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或超过5%的产品多了起来。进入11月,不少银行都推出了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如,某国有银行近期推出了半年期、预期年化收益达5.3%的理财产品,资金门槛5万元,收益率已高于往年同期表现。
昨天,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列表中,北青报记者发现目前有三款预期收益率不低于5%的产品,起购金额最低5万元,期限为三个月和半年,还有6款预期收益率在4.9%-4.95%的产品。这家银行的忠实客户张女士表示,前一阵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产品非常少,“必须趁现在收益率高多买点儿。”
除了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在稳步上升。余额宝近一月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从3.89%上升到了3.99%。中银薪钱包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也从一个月前的4.2120%上升到4.4780%。
年底资金面维持紧平衡
在理财收益率上涨的背后,是市场资金面趋紧。2017年还剩不到一个月,临近年末,资金面收紧几乎是常态。
国信证券认为,往后看,年底前超储率难有显著提升,各类扰动因素仍不少:一是MPA等各类监管考核的影响不容小觑;二是12月到期同业存单超过2.2万亿元,到期理财资金不少,资金腾挪、接续增加市场摩擦;三是政府债发行缴款也会造成流动性回笼。近期同业存单利率持续走高已传递出负债端和各类考核的压力。有鉴于此,预计央行仍会积极开展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总之,年末资金面波动或难避免,资金利率从跨月到7天品种可能先后面临上涨压力,但从今年3月、6月情况看,央行在季月的调控往往更积极,资金面反而可能好于其他月份。预计今年底资金面波动风险可控,甚至会比较“好过”。
广发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综合来看,在货币政策延续稳健中性、超储率偏低的背景下,预计12月资金面总体将维持紧平衡。随着年末临近,为应对季末监管考核以及节假日现金投放,金融机构通常会多备头寸以防御流动性波动,资金需求季节性增加。资金供给方面,10月缴税以及10月、11月大量国债、地方债发行的入库资金预计到12月中下旬会成规模释放,带来可观流动性。但央行为熨平财政因素的季节性扰动,于10月下旬启用了2个月期逆回购,到期时正好与年末财政支出相对冲,预计财政支出对流动性的正面影响可能不如往年明显。此外,11月央行在保持逆回购总量稳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增加2个月期逆回购,以满足机构对中长期限资金的需求,显示出其维护年末资金面的意图,更体现出央行对未来资金面的调控更趋准确和灵活。
融360方面认为,年底对于银行理财来说是旺季,一方面银行将展开激烈的资金争夺战,另一方面投资者的理财需求也比较旺盛。受资金回笼和银行年底考核影响,预计12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将出现“双升”现象。建议投资者购买一些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以便于及时获得收益,并为明年留下充足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