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是实体经济发展最佳“赋能着”

金融科技是实体经济发展最佳“赋能着”

发布时间:2017-12-19 分类:趋势研究

2008年次贷危机后,国际金融机构在监管日益趋严背景下,不断尝试转型,纷纷谋求多元化发展路径,但结果不甚理想。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成为了全球金融业“转身”的方向,海外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科技。如,美国高盛集团曾屡次表态,高盛是一家科技公司;摩根大通也宣称其不仅是一家投行,也是一家科技公司。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秘书长刘勇表示:“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渐成熟,万亿蓝海正在等待开启。”

金融科技站上创投风口

近年来,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大批金融科技公司不断涌现。其中,不少传统金融机构组建了专门的金融科技部门甚至子公司化的金融科技公司,一些国内外金融资源禀赋较好的城市也将金融科技作为未来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重点。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表现十分抢眼。

据统计,目前全球31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中,有7家都在中国,世界市值排行前五位的金融科技公司有四个来自中国,分别为蚂蚁金服、陆金所、众安保险和京东金融。

刘勇称,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积淀深厚,主要划分为三个的段,分别是1.0阶段(基于软硬件销售和服务的IT金融阶段)、2.0阶段(基于渠道分成的互联网金融价段)和3.0阶段(基于金融牌照+科技的金融科技阶段)。国内的金融科技公司在逐步从1.0向3.0模式迈进。

据介绍,金融科技3.0跳出了金融IT的局限,此时的金融科技公司摆脱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依赖,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获取金融牌照,利用自身IT技术直接开展如金融产品销售、智能投顾、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业务,直接实现销售分成或者业务分成。

“金融科技成为未来金融市场新的推动力。尤其金融科技3.0将推动金融服务领域的颠覆式创新与重塑。”刘勇表示,目前,金融科技已经站上创投风口,全球融资金额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全球2011-2016年,金融科技领域累计投资700亿美元,美国市场吸引资金最多,亚洲地区获得的投资比欧洲多2/3,2010-2016年金融科技投资笔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同期总投资增长了59%。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吸收融资金额232亿美元、达成1790笔交易,较2010年的19亿美元、339笔交易分别增长逾11倍、4倍。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市场规模庞大。就单一的智能投顾来算,到 2020 年市场规模预计也会超万亿元。

为中小企业赋能

金融科技受到市场青睐,有其合理性。因为金融科技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提升了金融的可获得性,能够为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赋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艳玲表示,金融机构往往“嫌贫爱富”,倾向于大企业融资,无法覆盖体量较小的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从微观来说,中小微企业内部的财会制度缺失,从外部来说,中国并未建立起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内外两大因素,导致传统银行获取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高企,而且,中小微企业多数也缺乏足够的可供抵押资产,而中小微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贷款额度不高,此消彼长,其信息调查、审核成本所占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也是传统金融机构排斥中小微企业的原因。

金融科技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饥渴。凡普金科的发展就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监管科技或持续升温

当然,金融科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科技固有的去中心化、低进入门槛和高效便捷等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推动着金融监管方面的变革。”专家表示。

就在不久前,金融业刚刚经历了一轮监管“风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文件,要求立即暂停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央行、银监会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要求小贷利率严格执行36%上限。

目前一行三会体系都在变革,互联网金融被纳入监管轨道,同时金融监管体系也在加强科技运用。在此背景下,金融企业和实体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监管科技还将持续升温,力图通过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刘勇预计。因此,在谈到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时,他表示,监管科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全球来看,金融监管、合规、政府软硬件的采购需求,将在2020年达到1187亿美元,监管科技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而如何通过大数据进行风控来实现差异化本身的定价,如何防范反欺诈和多头借贷现象,如何明确现金贷本身的定义,如何实施穿透式监管的规范利率等,都是今后行业从业者及监管当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