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普惠金融发展挑战与重任

普惠金融发展挑战与重任

发布时间:2017-12-27 分类:趋势研究

普惠金融要立足于解决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口等群体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应对好当前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银监会和银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为目标,以缓解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领域融资难、融资贵为重点,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践。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稳步提升,金融服务成本有效控制,效率显著提高。

新时代下,我们要积极应对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落实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重任。

当前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首先,普惠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同步推进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面临挑战。

一是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金融服务最基层的毛细血管仍不畅通,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面临金融服务不足和融资障碍。二是普惠金融内部不同细分领域也存在发展不平衡。条件困难的偏远地区、初创小微企业、低收入农户、深度贫困人群等金融服务可得性问题需要攻坚拔寨、啃硬骨头。三是金融服务深度和质量有待提升。部分领域成本过高、期限过短、风险过大、流程过长,难以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

其次,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难度大,实现普惠金融发展与防控风险的平衡面临挑战。

一是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交替出现。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缺信息、缺信用、缺担保,提高利率覆盖风险会带来融资贵问题,压低利率则可能导致融资难问题抬头。二是新型业态在服务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机构特性、战略定位、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存在逐利倾向,获取成本普遍较高,也存在风险隐患。三是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多头授信、欺诈等乱象以及信息技术安全等风险。

再次,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统筹解决点上突破和面上推进面临挑战。

基础设施方面,信用信息呈现碎片化,未有效互联互通。政策措施方面,一些机构和业务制度缺失,部分政策层层传导落实存在“中梗阻”,抵质押融资等担保机制创新缺少配套措施。生态环境方面,金融消费者的知识和素养难以适应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消费水平分化,出现数字鸿沟。

新时代下,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我们要从五方面着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其一,建设普惠金融机构供给体系。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各类机构回归本源。大中型银行要以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为契机,建立专门的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专营机制落地见效。地方法人银行要继续向基层聚焦,坚持服务当地、服务社区、服务村镇,回归普惠金融业务本源。

其二,打造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银行要改进信贷服务方式,针对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金融客户特点和融资需求,在抵质押手段、业务流程、还款方式、营销渠道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打造专属的产品服务体系,突出适当性和匹配性。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降低服务门槛,拓展服务半径,降低服务成本,构建运行高效、互助共享、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缓解商业可持续面临的挑战。

其三,强化普惠金融政策环境支撑体系。

一是持续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与市场的联动作用,加强各类平台信息整合和互联互通。二是完善担保增信分险机制。健全抵质押创新配套的登记、评估、流转等机制,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强银行内部机制建设,注重普惠金融业务核算、资源配置、绩效考核与外部政策的衔接。四是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优化政策工具。

其四,健全普惠金融风险监管和防范体系。

一是弥补制度短板。加强当前部分机构和业务立法,健全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框架。二是明确界定普惠金融贷款业务边界。按照“小额分散、聚焦重点”原则,研究建立针对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口、“双创”主体、校园学生和其他低收入群体的普惠金融重点服务贷款统计指标体系。三是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灵活运用考核评估、检查督查、监管通报、信息披露、试点示范等适于普惠金融领域的监管工具,丰富监管手段。四是强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主体责任,确保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五是着力遏制普惠金融领域乱象。纠正和整治打着普惠金融旗号乱办金融、从事非法业务的行为。

其五,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

要在市场主体中强化消费者保护理念,内化到企业价值中,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注重投资者/消费者适当性管理。要在消费者中加大金融宣传教育力度,通过金融知识进万家、进课堂、进社区等活动,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大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学生、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金融素养。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办法,建设良性的纠纷解决机制,开展打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