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创新速度决定普惠金融发展效率

金融创新速度决定普惠金融发展效率

发布时间:2018-03-08 分类:趋势研究

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

金融服务体系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拓展普惠金融业务充分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和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关心。数字经济的新时代,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关键还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整合线上线下金融资源,推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相融合。

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监管统筹协调符合发展趋势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体系是中国金融体制的显著特征,这一金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降低了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风险。但随着经济规模的发展、结构的优化,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特点,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再仅限于某一领域,对于一体化、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强,而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适应这一发展需要,这种结构性失衡造成了中国金融体系效率的下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中小新兴企业的发展。

在中国金融服务体系中,五大银行资金雄厚、规模庞大,其他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大多也依托于强大的企业集团,可以说中国每一个金融机构都是极具实力和背景的。在这种环境下,在面对需求分散、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融资或个人融资时,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往往因为体制机制原因,对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关注不够。可以说,资金短缺不是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市场地位的不对等可能才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缓慢的根本。

“普惠性”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征。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产生的金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在产生之处就定位服务长尾用户,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旨在为其提供快捷、便利、高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连续数年保持高速增长,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信贷规模超过2万亿元,网络资管规模接近3.5万亿元,移动支付规模接近100万亿元。

互联网金融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互联网金融”给当今金融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对监管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今讨论金融,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互联网金融。从2014年的“促进健康发展”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健全监管”“完善监管”的措辞变化,既表示中央高层已经认可了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作用,又反映出监管层希望互联网金融回归小额普惠、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健全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运动式的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的时期即将结束。

尽管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出现了一些乱象,但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互联网金融推动消费金融普惠。近年来,中国网上零售实现了快速发展,居民对于消费信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传统金融机构由于门槛高、效率低等问题难以为消费者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务。以蚂蚁金融为代表的企业充分发挥灵活、高效、普惠的优势,把握这一市场机遇,大力发展机遇网络零售的消费信贷,为用户提供消费分期、先买后付等金融服务,推动了消费金融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线上购物。

互联网金融推进个人借贷普惠。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个人信贷往往指服务那些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抵押担保能力强的客户,而对于那些信用记录缺乏、质押担保能力差的用户个人信贷较为困难。以P2P为主要模式的网络借贷的出现,通过以线上电商社交数据为信用记录,采用低门槛、轻抵押的借贷模式,努力推进资金供需结构匹配,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的缓解了个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互联网金融推进金融理财普惠。进入门槛高、服务费用贵是传统金融理财市场的典型特征,中国大部分居民缺乏理财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均问题。互联网理财服务的出现,以其低门槛、高效便捷等特点,快速受到广大长尾用户的欢迎,使更多缺乏相关金融专业知识的用户能够享受便捷普惠的理财服务。

互联网金融推进企业融资普惠。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金融机构难以对其信用情况做出准确评价。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依托,通过对于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分析,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征信不足问题,并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区块链金融依托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运用分布式记账原则,有效地解决了融资过程中的信任问题;此外网络众筹等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从技术、模式等方面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

金融在市场机制起到主导与枢纽作用,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中金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建设是适应工业经济体系的需要,满足投资增长型的发展模式。数字经济时代已至,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与之匹配的新的金融体系和生态。在所有的改革中,金融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金字塔的塔尖,金融体制改革既需要疾风骤雨,也需要温水煮青蛙,更需要改革者的超强智慧。

第一、建立完善统一的全场景信用体系。

完善的信用的体系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保障。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慢、发展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金融信用体系不完善,征信数据结构单一、覆盖范围低。统一的全场景信用体系就是要整合线上线下数据,推进互联网征信机构与传统金融征信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建立场景全覆盖、用户全覆盖、需求全覆盖的现代信用体系。

构建科学统一的全场景信用体系,首先要打通线上线下,加强不同征信机构之间的数据合作和交流,积极推进数据共享,例如,人民银行向相关企业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的接口,阿里巴巴、腾讯等机构向政府提供电商、社交数据;其次,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在征信方面的优势,建立大数据征信体系,提高征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奖励守信惩罚失信,建立社会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逐步建成人人守信的信用社会。

第二、传统金融机构拥抱互联网金融。

拥抱互联网金融,整合线上线下业务是中国推进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普惠金融发明具有先天优势,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能够形成后发优势。第一,传统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金融实体,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较高;第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具有完善的线下布局,这为其开展线上业务,解决互联网金融体验差问题提供了优势;第三,传统金融机构从业金融业务时间长、经验足,在应对金融业务和风险时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第三、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创新和发展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要积极推动这些网络信息技术在现有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变革传统金融体系的管理结构、组织方式、商业模式,提供金融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供需撮合能力,更好的满足现代金融市场个性化、场景化、智能化需要。例如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资金配置的能力、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信用征集的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

第四、建立多元化金融参与体系。

开放金融垄断建立多主体参与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中国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金融垄断是中国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融资难、融资贵又一重要原因,改革金融体制应当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多元主体发展金融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要从税收、财政和技术等方面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支持,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增强中国金融市场活力,避免陷入金融寡头垄断困局。

第五、大胆创新试点生态金融。

发展生态金融,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国民经济业界融合的不断加深,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难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这降低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应当在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风险的前提下,大胆试点混业经营,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生态化运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