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2018网贷投资人焦虑分析 三大关键需组合拳攻克
发布时间:2018-03-09 分类:行业资讯
日前,在“互联网金融”连续五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大背景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再次成为社会民生焦点,“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这一目标也阐述了社会大众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殷殷期盼。
在近两年,国家监管机构部门已经开始不断的强化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监管举措,尤其在热度最高的领域之一P2P网贷行业中,从地方到中央都拿出了相关具体监管政策,帮助平台合规前行,实现普惠金融的普及。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2016年发出的“824限期整改”行动,让投资者逐步感受到了合规下更加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
在网贷平台合规整改的进程中,平台方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积极的进行整改、剥离不合规业务、完善自身的风控体系、完善信息披露等合规工作。以米缸金融为例,在过去一年中,其先后完成了信息披露专栏的上线、上海银行资金存管的敲定以及最终上线、并巩固了履约保证保险模式,与安心互联网保险合作等等一系列强化风控、推动合规发展的举措。
根据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上海247家P2P平台合规进度报告》显示,宜贷网、米缸金融、陆金服、拍拍贷等平台均位列上海地区合规平台榜单前三十。
不过步入2018年后,网贷P2P行业进入备案冲刺阶段,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日新月异。无论是平台方,还是投资者,都再次感受到了新的压力,而这将是2018年急需全行业一同面对的问题。
投资人的焦虑情绪需组合拳予以破解
根据观察2018年投资人最关注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是在备案期限临近、备案细化工作尚不明朗的当下,一部分网贷投资人的焦虑与疑惑主要集中在“自己投资的平台备案工作能否成功”、“投资资金是否存在风险”、“如何进行后续投资选择”等等问题上。第二是春节过后整个行业内容出现明显的资产荒现象,抢标、站岗等问题也容易引发投资人焦虑。第三,则是在区块链等新科技手段出现后,如何认知并判断新科技手段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成为焦虑来源。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备案紧迫的当口,投资人存在一些对于平台备案、投资选择的疑惑以及焦虑在情理之中。但事实上无需过分担心,投资人需要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监管层备案的目的并非打压网贷平台,而是要利用监管手段,进一步规范网贷市场,为投资人提供一个更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所以,只要平台各项合规整改符合监管要求,就能够顺利完成备案。所以,投资人可对比自己投资的平台以及政策要求,通过官方咨询以及专业机构评测来对平台资质作出初判后再做决策,拒绝跟风盲从。
面对资产荒,这也是春节后的一个短期的正常的现象,在3月后这个问题就会逐步消除。但资产荒从宏观时局上看会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中国金融资产达几百万亿规模,而其中P2P整体的规模占比不足1%。所以,要在几百万亿里面找到1万亿资产并不是十分困难,最重要的还是如何筛选到合规的资产、控制项目融资成本等。
而针对新科技的出现,则建议投资者做务实判断,一切工具都是服务于安全风控而非概念炒作,这根据合规性监管的要求相信可以做出合理的评估。
综上所述,在2018年消除投资焦虑症,需组合拳:
首先,分散投资。投资人可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选择几种较为稳健的理财方式将闲置资金进行分散投资。目前,较为稳妥的投资组合是“银行+P2P”,同时可适当的投资一些股票和基金。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在风控上较好,虽说收益不及目前的P2P、股市……但却是最稳健的投资之一,因此可将大头资金投在银行理财产品或者银行定期,如招商银行的朝朝盈等。
P2P虽面临备案的大考,但是合规性好、风控好、信披透明的平台仍可以进行投资,投资人可将三成资金放到安全的P2P平台。股票和基金虽说收益可观,但是其风险远大于其他投资渠道,需谨慎投资。不过,根据目前沪深两市情况,投资人可进行小规模的股票投资。
其次,灵活投资。投资期限不宜过长,尽量选择中短期标的(银行理财除外)。以投资P2P为例,投资人在选择平台投资时不宜选择投资期限过长的标的,尽量选择短期标的进行投资,以1-3月期限标的最佳。
根据银监会57号文规定,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以3月份为起始,6月份将是一个备案节点,需要投资人注意。因此,短期标的更适合在此时间段内投资,同时也能够让投资人更加灵活的把控投资。此外,投资股市也是如此,不做长期价值投资,只做短期涨跌。
最后,时刻关注政策风向。备案登记政策的走向关乎P2P平台能否顺利完成备案工作。因此,投资人应该时刻的关注P2P行业的政策资讯,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动态,以便于做好应对准备。同时,在6月底之前平台方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备案工作当中,投资人也要关注平台动态,以防风险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