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互联网金融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互联网金融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8-03-30 分类:趋势研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强化金融监管,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要强化金融监管,同时也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实际上,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初就具有普惠的特性,能够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业内人士认为,新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在稳增长、防风险的主基调下,已逐渐从“浮躁”状态回归“初心”。2018年,互联网金融将积极融入实体经济,加速向包容、开放的普惠金融方向迈进。

深耕科技 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普惠金融所解决的恰恰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在普惠金融发展上的助力作用显著。在促进金融业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以服务好更多的客户群体为目标,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使得金融服务在触达性、持续性、可负担性和多样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以拓展金融的普惠性为初心的互联网金融,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其通过利用科技手段,解决金融服务下沉过程中遇到的人力成本、物理成本过高等“痛点”,有效服务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长尾用户”,从而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专门提到,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也为金融科技深入发展带来政策利好。

一直以来,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难以有效解决普惠金融长期存在的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过高、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而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臻成熟,互联网金融通过对科技的深耕细作,使得科技有效触达到金融的方方面面。如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金融企业可通过利用深度学习完善智能服务和智能风控,从而提升运营可持续性和成本可控性。

引金融“活水” “浇灌”中小微企业

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上,互联网金融连续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互联网金融这一金融业态,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序列中站稳了脚跟,其地位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应主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金融解决方案。

这释放了明确的金融体制改革信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匹配供给端和需求端,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互联网金融作为技术驱动型的金融创新,恰是助力小微企业、振兴实体经济的有力工具。

我国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质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获得有效融资,而互联网金融恰可发挥其灵活特质,通过投贷联动、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新机遇,引导更多资金渗透到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从而提升实体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如网贷平台可加速在资产端和细分领域发力,小微企业融资、个人消费类贷款等细分业务将成为重点布局方向,通过科技创新满足服务海量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方便快捷、审批时间短、小额分散灵活的金融服务来快速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合规发展 筑牢风险“防火墙”

有互金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警惕累积风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措辞相对温和,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风险是可控的。在此背景下,聚焦发展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但需认识到,“监管”二字仍然是重中之重。从2014年、2015年的鼓励发展到2016年的积极引导与监管并重,再到2017年的严监管,最后到今年的完善监管,五次不同阐述表明了政府结合行业发展各个阶段现状及存在问题,与时俱进地进行了相应的政策调整,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行业发展回归到理性轨道上来。

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而言,加强风险管理,落实监管政策、加快合规备案是其发展趋势。2018年将成为网贷平台的备案合规年,随着备案的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将加速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