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三大路径”提升普惠金融质量

“三大路径”提升普惠金融质量

发布时间:2018-04-11 分类:趋势研究

根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5份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普惠金融要将农村当作自己的重点,并推动出台相应的放贷组织条例。可以说,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业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对银行业而言,全力提升普惠金融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这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推进普惠金融战略决策的必然选择,也是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完成普惠金融任务的应有之义。

那么,如何提升银行业普惠金融的质量?应从“三大路径”着手。

其一,要建立质量与责任匹配的服务机制。提升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其根本在于普惠金融发展要适应国家经济战略定位的总目标,要发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作用,这就要求银行克服短视思维,紧紧围绕国家总体经济战略目标选择好服务对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方向,符合满足人们健康消费需求,以及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避免在源头选择对象时出现质量问题而产生风险。同时,要建立好不可违规的服务责任保证体系,既要从严控风险的高度推行信贷资产质量终身责任制,避免银行员工违法违规违纪引发风险,又要建立健全服务缺位责任追究体系,消除银行员工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切实避免责任落空引发风险。

其二,要建立“有进有退”的规范运行机制。当下,一些银行追求信贷投放“高、大、上”现象十分突出,不少央企、国企、大集团、政府类公司账户里的资金多得“装不下”,而众多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实体的“钱袋子”却“空荡荡”。不得不说,我国整体金融市场缺的不是资金,而是缺乏畅通普惠金融对象融资的渠道与政策。因此,要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强力推进“有进有退”的信贷规范运行模式,切实把银行投入到虚拟经济领域的资金“挤出来”,把利用银行资金做“二银行”企业的资金“压出来”,确保“饥渴”的中小微企业和众多“三农”实体等各类需求普惠服务的群体在国家政策推动下,稳健获得足额的融资需求。

其三,要建立“奖惩并举”的绩效考评机制。透过现象看本质,银行业之所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的热情不高、主动作为不力,一个原因在于针对银行服务的完备奖惩机制仍处于空白之中。一方面,银行内部对各个环节员工的奖惩不力,特别是对具体经办员工奖励力度明显低于管理人员,导致一线员工普遍缺乏提升普惠服务质量的意识;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针对银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的奖惩力度不够,尤其是缺乏科学评价和考核银行普惠服务的机制。凡此种种,均须建立健全“奖惩并举”的绩效考评机制,以确保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的动能。同时,管理层要在建立“普惠均衡”的支持保障机制上下“真功夫”,建立全国统一公开透明的融资平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让众多经济实体切实享受低成本融资,并理直气壮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确保提升银行普惠服务质量不走样。

惟如此,银行业在过硬有效的匹配服务机制建设、科学有序的规范运行机制建设、精细有力的保障考评机制建设下足功夫,实现银行业提升普惠金融质量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