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金融+科技发展已进入深水区
发布时间:2018-04-12 分类:趋势研究
当下,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已经越来越深入。相较于过去更多渠道、获客方面互联网化,当前的“金融+科技”,已深入到风险定价、KYC、精准推荐等核心层面,是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可以观察到的是,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行业从过去的竞争状态向合作模式转向。对于这种变化,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评价,这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是“1+1>2”的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就是高质量的数据公司,和在科技能力方面突出的机构结合,会解决很多金融业目前存在的壁垒。
在马蔚华看来,银行过去并未充分运用“流量”,如今在金融科技企业的倒逼下开始重视,而这个点恰恰可以和科技紧密结合。多年来,银行积累了不少风险管理经营、客户资源、资金流量等,科技企业则可以给银行提供虚拟空间以及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内的科技操作。“未来肯定不是谁把谁灭了的问题,也灭不了,而是这些机构之间的相互交融,优势互补,这将是银行的广阔前景。”马蔚华表示。
上述合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落地,包括BATJ在内的互联网机构都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深度合作。目前,百度和中国农业银行正在合作共建农行金融大脑,帮助农行构建人工智能的底层,实现从获客、风控到客户服务的整个业务流程全面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尽管目前在应用的方面的确有不少具体实践,但是金融科技对于金融甚至对于未来的影响却只是刚刚开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不仅是对于中国的,同时也是对于全球的。
当然,谈到金融创新就离不开监管的话题,在谈到二者之间的关系时,马蔚华表示,这是近几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缩影。“现在的确是风险大了,因为金融出现了跨界、虚拟,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都比过去要大得多。”他说,“所以,当金融机构创新了,监管当局跟不上的话,就会很被动。因此,用金融科技来做监管工具是接下来必须要做的。”对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也表示,科技进步直接带来金融服务的方式和产品发生很多变化,相对应地对金融监管也提出更高要求。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于金融创新要给予一些发展空间和试错空间,当然也要同时防止过度创新、创新不当及伪创新,此外,监管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