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核聚变” 引爆十万亿消费需求

金融科技“核聚变” 引爆十万亿消费需求

发布时间:2018-04-12 分类:趋势研究

过去几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在美国这样金融体系已经相当完善的市场,出现了以学费分期的校园贷为主营业务的SoFi 以及为网商提供贷款的Kabbage等独角兽。

同样,科技也正在倒逼国内传统金融业革新,并催生了新型的金融业态。包括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Data)等在内的新时代四大核心金融科技,正推动科技触碰到金融真正的核心。

在中国,金融科技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被充分满足的消费金融需求、不够健全的信用体系、迅猛发展的数据挖掘和处理能力以及领先于全球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使金融科技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当前,金融+科技发生“核聚变”后正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据艾瑞统计,2017 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已达43847 亿元。艾瑞预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放贷规模仍将维持高速增长,2018-2021 年未来 4 年复合增速超 80%。受益于消费需求爆发,2018年消费金融规模有望接近十万亿。

金融科技中国样本引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有了更多创新空间。事实上,金融科技中国样本已引来全世界密切关注。

就消费金融而言,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而移动端可以随时随地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回应,加上科技发展重塑风控,这些与未被满足的庞大需求产生碰撞,互联网消费金融便应运而生。

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居民消费支出连年攀升,但中国消费占GDP的比率与世界平均水平还相差甚远,再加上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所带来的新一轮人口红利,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如美国消费金融产业在历经了70余年的发展后,信贷人口渗透率高,占比超过八成,这得益于消费观念的转变、法律监管和配套措施的成熟、科技进步等原因。

相较于美国的高渗透率水平,我国信贷人口渗透率则明显不足。截至目前,中国消费占GDP的比率较低,且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20个百分比的差距。除了社会观念和顶层设计外,过去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有限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可见,我国的信贷人口覆盖率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如今,我国经济正面临战略转型,以往依靠投资驱动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进入了瓶颈。在政府大力引导消费驱动拉动经济增长的当下,政策也正向消费金融倾斜。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信用卡代偿迎来新蓝海

据了解,在消费金融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如今银行和互金平台均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和默契。不论是网贷平台的个人信用借款、分期服务,还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信用贷款,都在围绕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大做文章。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新生代消费者规模的壮大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再加之消费金融相关配套服务的成熟,中国未来的信用卡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中国信用卡代偿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于2017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8%;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5.56万亿元,同比增长36.83%。

可见,商业银行对个人用户的贷款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更多地向信用类消费贷款迁移。与此同时,信用卡代偿这一构建在信用卡生态之上的商业模式正迎来一个新的蓝海。

此前于2007-2016年,中国信用卡存量增长了5倍,从2007年的0.9亿张增长至2016年的4.7亿张,用户消费活跃度不断增加,信用卡逐渐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主要手段之一。

艾瑞表示,按照银行信用卡生息资产规模估算,2017年信用卡代偿市场容量在2.71万亿元左右,并预计在未来三年间保持38.6%的年化复合增长率。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2017年信用卡代偿的贷后余额规模在870亿左右,对市场容量渗透率在3.2%左右,行业还处于能力建设的阶段,整体发展空间巨大。

不过,艾瑞分析也指出,信用卡代偿对其蓝海的渗透,需要经历用户充分认知、市场参与者充分竞争、监管逐步落地等过程。对现有参与者而言,不断验证自身风控模型为行业规模爆发积累经验是这一发展阶段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