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人民日报评数字货币:全面禁止难以实现,应落地支付功能

人民日报评数字货币:全面禁止难以实现,应落地支付功能

发布时间:2018-04-19 分类:趋势研究

《人民日报》昨日发表署名杨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的评论文章《数字货币的理想与现实(经济透视)》,表示难以全面禁止数字货币,且数字货币在超主权货币探索方面是具有价值的实验。

文章首先指出,目前各国对于数字货币态度不一,有的“力挺”,有的谨慎研究,出现差异的原因包括政治因素、法律完备程度、数字货币认知角度等。

文章谈到,数字货币作为新型的“私人货币”,使得“私人货币”对“法定货币”的挑战日益突出,“对各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权力’带来影响”。且在理论上,法定货币被私人货币所取代符合新货币经济学要义,历史上也出现过各种局部场景的私人货币。

尽管对各国法定货币产生了潜在威胁,但是,从技术上而言,全面禁止数字货币难以实现,各国更多着眼于交易中的底线监管与投资者保护。此外,目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其自身的“货币属性”并不突出,更多被作为特殊的资产或商品,因此其实质影响往往不在货币层面,而在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方面。

文章最后还指出,“虽然加密数字货币存在众多缺陷,但也是具有价值的实验,尤其是在超主权货币探索方面”,其面向的是数据时代的“交易基准共识”的发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数字货币无法在支付功能真正落地,则只能离货币属性越来越远,或只是“昙花一现”。

另外,“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是自然演进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数字货币的发展也离不开法律和政府的管制。

《人民日报》此篇文章点出了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其发展前途应落在支付功能,而非作为投机的数字资产。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便表示,虚拟货币目前对于实体经济服务较少,投机、洗钱行为较盛,“整体来讲,我们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中国正在研究如何发挥数字货币的正能量,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